您的当前位置:

同江市

  市委书记:李云龙 1953年7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任现职。
    市人大主任:王枢中
    市 长:高景峰 1951年1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5年5月任现职。
    副市长:张志伟 马龙河 赫贵涛 迟国良 王毓华 聂秀发 宋明文
    市政协主席:王双印
    【概况】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6年,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翻番升位”目标,深化改革,各方面工作都有新进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4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642万元。非国有经济总产值33886万元,非国有企业达2630家,从业人员达8456人。全市共引进和争取资金13038万元。本级地方财政收入3432万元,比上年增长6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0元,比上年增长25.7%。为实施“九五”计划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农业喜获丰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豆薯总产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0.6%;农业总产值19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畜牧业产值4101万元,黄牛存栏达到17384头,比上年增长27.7%,奶牛存栏1611头,比上年增长11.8%。乡镇企业产值实现2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9%。水产放养面积1.3万亩。植树造林32166亩,被林业部批准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水利“黑龙杯”竞赛连续三年获省“金杯奖”,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400万立方米,新增除涝面积5.5万亩。向上争取农业开发资金17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开荒3.3万亩,三江综合开发在全省国家有偿投资回收评比中名列第一。以五秋整地为主的科教兴农机械化工程建设连续三年获省“金杯奖”。农业耕地培肥计划首次获省级一等奖。全市有30%的村实行了土地流转机制改革。
    工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8%,销售收入完成13045万元,实现利税1259万元。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抓大放小”工作全面展开,改革面达60%以上。对三家大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了以啤酒、白酒、乳粉、制油、建材、豆粉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的工业框架体系,同港啤酒、熊胆酒、三星瓦、大马哈鱼精口服液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实力的名牌产品在占领省内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打开了俄罗斯远东市场。
    边地贸易健康发展。全年实现过货额2880万美元;派出劳务372人次;出境旅游贸易人员626人次,创收164万元;实现民间贸易额3400万元。开通了同江—下列、同江—比罗比詹,同江—哈巴一日游、五日游、七日游。同江在俄比罗比詹市建立了商务代办处。在同江还开通了中俄互市贸易区。成功地举办了中俄企业家联谊会,参加了哈洽会。口岸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城乡市场流通活跃。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55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2811元。对74种人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进行了监控,物价涨幅控制在6.1%以内,比上年回落了8.8个百分点,实行了生猪定点“一把刀”屠宰,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主副食品和主要日用品货源充足,满足供应。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产品11项,推广科技成果30项。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全年完成建设项目20个,投资500万元。1996年高考升学率达到65.2%,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荣获广电部“八五期间发展边境广播电视事业先进集体”称号,有线电视入户达5000多家。少数民族赫哲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得到落实,有47%的赫哲族渔民实现了转产。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职三优三文明”和“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4家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个单位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巩固了省级文明城市成果,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市的验收。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严打斗争成效显著,破获刑事案件94起,破案率达91%,群众安全感得到加强。(同江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