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勃利县

  县委书记:杨文学 1948年6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3年10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张双进
    县 长:侯志林 1948年10月生,中学学历,中共党员,1996年2月任现职。
    副县长:王长远 葛廷贵 张守忠 王佳春 李俊生
    县政协主席:李贵阳
    【概况】
    1996年是勃利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3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05415万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实现6591万元,比上年增长44%,总财力达到10917万元。
    农业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总产值实现45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农业增加值实现2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粮豆薯总产量达到72400万斤,比上年增长8.9%。国有和群众造林完成5208.9公顷,成活率在90%以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四年获“黑龙杯”竞赛金杯奖。农业机械化工程竞赛连续两年获全省一等奖。耕地培肥工作被评为全省标兵县。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60405万元,比上年增长7.2%;工业增加值实现23028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6.6%。煤炭工业原煤产量达到153.5万吨,比上年增长5%;总产值实现10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年共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963万元,重点完成了化肥厂“4改6”扩建改造、提氢装置改造和亚麻厂集中供热加热站改造等项工程。农业机械研制和开发成果显著,六种机型的大小垅覆膜机和悬耕机等系列产品列入省推广项目,联合耕整机、耕整灭茬机已投放市场,新研制的秧苗移栽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指标已达到设计标准,并将投入批量生产。
    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06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利润实现8610万元,比上年增长56.5%;税金实现265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9125户,从业人员达2781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3.3%和22.3%;总营业额实现2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上缴税金1346万元,比上年增长54.8%。在个体私营经济中,产业型、开发型、科技型、规模型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已达到42户,从业人员724人,注册资金165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51.9%和62.2%。
    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6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6%;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5.1%以内,比上年回落9.4个百分点。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9.4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程度达36%,自来水受益人口率达79.1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528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28.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纯增17372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勃利至林口公路改建工程,打通了依宝公路勃利镇西出口,完成了站前广场改造等8项市政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省评比中获城镇建设十佳县第一名。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和中学毕业率均达到99%以上,考入中专以上院校的学生达629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被评为全国“双基”工作先进县。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村12个乡(镇)61个村(屯)接通了有线电视,开通了加密频道,丰富了全县人民业余文化生活。通信事业迅速发展,全县城镇市话普及率达到37.46%,并重点向农村延伸,通信手段基本实现了交换数字化、传输光缆化。科技、医疗、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继1994年被命名为全省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县标兵之后,1996年又被命名为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标兵。
    【县化肥厂“4改6”工程竣工投产】
    化肥厂“4改6”改造工程历经16个月的紧张设计和施工,于1996年12月13日全部竣工,并实现一次试车成功,实现了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6万吨、碳酸氢铵2.8万吨的设计能力。该项目是由国家化工部批准的全国70家小化肥厂扩建改造项目之一,工程于1995年8月破土动工,全部采用全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总投资2899万元。改造后的化肥厂设备更新率达80%以上,其中75%的设备属于90年代水平。(勃利县政府办公室 刘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