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
市委书记:孙永纯 1939年8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57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任现职。
副书记:刘继民 艾俊良 王志斌 韩守信 吴 玮
市人大主任:程仲达
副主任:陈 德 江守训 顾守信 王德君 姜海田 周良广 王稔年 刘崇举
市 长:刘继民 1938年5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0年6月参加工作,1996年2月任现职。
副市长:苏 德 刘化久 武贵发 邓 华 任振民 张 森 曹国辉
市政协主席:马德忠
副主席:张 中 白玉田 蓝巨连 贺俊修 姜 冷 赵连文 栾庆华
【概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1.8%。提前四年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农业获得大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粮豆薯总产量达12.1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2.9%。畜牧业、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5.7%、49.4%,处于全省上游水平。
地方工业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方工业产值完成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销售收入完成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实现利税3.16亿元,比上年增长5.3%;产品销售率、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商贸活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8万户,从业人员1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35%。私营企业发展到1200户,比上年增长31%;实现产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狠抓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保证全市 人民生活供给。全年平均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5%,低于计划指标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1%,低于计划指标2.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668元,比上年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2608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开展了以科技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活动,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全市引进到位资金9.6亿元,三资企业已发展到151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市开发产值千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103个,其.中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8个,新开工项目77个,投产项目49个,是历史上立项最多的一年。
财政收支平衡,金融运行平稳。全市财政收入完成64618万元(含上划数,含密山市),比上年增长14.5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完成31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7%,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2亿元,比年初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100亿元,比年初增长21%。
各项改革工作健康发展,效果明显。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全市4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半数通过改革理顺了内部管理体制,搞活了内部运行机制。组建集团和企业挂靠联营有了新进展,已组建各类企业集团21个,股份制试点稳步推进,已有16户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整体或局部改造。委托经营进展较快,全市已达到33户,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已有60%的小企业达到了明晰产权、活化资产、调整结构、转换机制的要求。农村改革也有较大进展,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初步形成。乡镇企业以股份合作制和组建集团为主要形式的改革态势良好,小城镇试点已开始启动。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以及土地调整、“五荒”拍卖等方面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工商局、市交警支队、虎林市法院等单位被授予全国同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全市有26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150个市级文明单位通过了验收,鸡西市进入全省首批文明地市优胜市行列。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广科技成果100项,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37%。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普教四率超过省规定标准,初中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为80%。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得到了国家教委专家组的充分肯定。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一批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广播电视系统在全国同行业建功立业评比中,10项指标全部达标,被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第一部全面反映鸡西历史与现状的《鸡西市志》出版发行。卫生战线开展了先进典型宣传、学习活动,医德医风明显好转。通过医疗、医药市场整顿,医疗水平和医药质量有所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运动员在省和省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76枚,其中金牌25枚。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人口自然增长率7.5‰。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被授予东北地区人民防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鸡图公路鸡西段竣工通车。北环路二期主体工程胜利完工。基本完成了东部供热管网的改造等年初确定的为群众办的八件实事。此外,对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群众多年来的吃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城市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认真实施环保法,完成了市长环保目标,对市容市貌进行整治,城市卫生环境有了新的改善,文明城建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全市再次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城称号。
深入开展了严打专项斗争。实现年初确定的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破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保持全市社会安定的目标,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整个严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农战略】
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作为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把水稻、大豆、饲料、烟叶、蔬菜、畜牧六大产业确定为“九五”期间发展的重点,加快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进程,使六大产业的25个龙头企业增强了自身活力和牵动力,密切了基地与农户之间以利益为纽带的经济关系,提高了与市场对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为了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提高农民的素质,保证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推进了科教兴农战略,狠抓科教兴农“四大工程”(丰收工程、草变肉工程、菜篮子工程、林果山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以良种繁育、引进、推广为内容的“绿色革命”和以保护地栽培技术为内容的“白色革命”。推进农机与农艺、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化栽培。全市共新增棚室面积140万平方米,累计面积达850万平方米。营造速生丰产林38万亩,新增果树面积2万亩,驯化养鱼28538亩。筹建了蔬菜、种子扩繁加工、迪卡猪、肉牛繁改、鱼种、果树脱毒育苗等八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全市推广使用生物钾、生根粉、种子包衣面积达210万亩,比上年增长30%。推广玉米大双覆盖大豆精量点播和“垄三”栽培、水稻旱育种植和超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4倍、9.6%和10%。推广化学药剂封闭灭草技术面积达260万亩,比上年提高20%。
【科技项目招商引资】
鸡西市确定1996年为科技项目招商引资年,采取有力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了指标和责任,先后派出100多个团组,近2000人次到外地招商引资。全市共引进到位资金9.6亿元,开发科技项目113个,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6个,项目开发的总体水平比上年有了新提高。其中,依托资源优势新上项目75个。市委、市政府还把帮助扶持矿务局等大中型国有企业解困作为科技项目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区矿联合、市矿联合上上项目,共同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采取积极向“四大”靠拢的办法挂靠招商引资,全市有167户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大专院校建立了合资、合作和技术依托关系,合作项目达173项。
【“大通道”战略顺利实施】
为了改善鸡西市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于1995年初提出了“建设公路大通道,实现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构想。“大通道”建设工程包括鸡图公路鸡西段、方虎公路鸡西段、201国道鸡西至勃利段。鸡图公路鸡西段从1995年3月28日开工,由省内13个施工队、2000多人组成的筑路大军历经18个月的艰苦奋战,优质高速地完成了建设任务,1996年9月28日胜利通车,比正常工期提前一年半,创造了鸡西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大通道鸡图公路鸡西段工程全长41.8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38.6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3.2公里。工程预算金额15895万元。该项工程经省公路局公路质量验收委员会检查验收,被认定为优良工程。大通道方虎公路鸡西段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方虎公路鸡西至密山之间的鸡东段全长37.2公里,全部改造完成。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36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1.2公里。工程总造价8600万元,除省交通厅定额补贴1563万元,其余均由鸡东县自筹。该工程自1996年6月8日开工至10月10日全线贯通,累计工期仅为4个月,其建设速度、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均为全省同等级工程之冠。(鸡西市政府办公室 杨一平 蔡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