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
市委书记:王树斌 1942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2年12月任现职。
副书记:刘海生 于晓东 贺静纯 李振东 张金锋
市人大主任:石忠智
副主任:崔文志 于恩江 李连清 王锡海 张泽民 刘连新 尹树全 郑焕中
市 长:刘海生 1949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1995年12月任现职。
副市长:丁树岐 袁廷树 杨耀寰 陈鹏飞 程仁双 林秀山 张志良
市政协主席:金呈祉
副主席:金瑞城 王 玉 马学云 辛培之 朱广盛 伊忠义 张福春 于书涛
【概况】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0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88亿元,增长13.6%;第二产业66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66亿元,增长15.1%。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0.6%;非国有企业完成产值59.3亿元,增长26.8%;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00.3亿元,增长3.7%;小型企业完成产值56亿元,增长21.4%。轻工业生产发展快于重工业。在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94.7亿元,比上年增长7.7%;轻工业产值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高于重工业4.1个百分点。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农业产值101.1亿元,增长23.0%;林业产值2.4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47亿元,增长17.7%;渔业产值2.7亿元,增长22.8%;粮豆薯总产量达到595万吨,比上年增长29.8%。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7万亩,育苗1.8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52%。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养殖面积达到75.1万亩,增长9.5%。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总产值实现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纯利润9.9亿元,增长36.5%;税金4.66亿元,增长20.8%。
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物价因素,增长9.1%。国有经济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下降到33.7%;非国有经济62.7亿元,增长14.7%,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66.3%。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247处,成交额3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6.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商品零售物价上涨4.5%,涨幅是“八五”以来最低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在全部固定资产中,乡及乡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7.1亿元,增长0.8%;非国有单位投资3.1亿元,下降38.9%。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下降1.5%;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下降10.6%;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共计341个,房地产开发投资2.2亿元,下降12.8%。能源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所占比重由上年1.3%上升到4.4%,增长3.1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26.9%,所占比重由上年15.6%上升到21.5%,增加5.9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3亿元(含上划收入为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市本级4.4亿元,增长11.4%;县级4.9亿元,增长35.6%。全市工商税收4.6亿元,增长5.3%。地方财政支出13.4亿元,增长12.1%。其中市本级7.3亿元,增长5.2%;县级6.1亿元,增长21.1%。年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8亿元,增长30.4%;各项贷款余额21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亿元,增长12.5%。全年承担各类保险金额410.6亿元,保险收入达1683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
对外贸易
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611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221万美元,进口总额1891万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40个,累计审批三资企业329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13.8%。三资企业投产135个,实现产值4.5亿元,创汇收入1109万元。利用外资30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256万美元,增长49.3%;间接利用外资1829万美元,增长12%。全年到该市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达1618人次,实现旅游创汇收入242万元。
交通运输
全年运输生产完成货物周转量15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9%,旅客周转量36.8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12.3%。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8%。特快专递13.6万件,增长23.6%。市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1.7万门,比上年增长52%。年末市话用户20万户,比上年增长29.2%,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6.7万户,增长52.4%。年末无线寻呼11.7万户,增长59.7%。
科教文卫
全年完成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20项,科技攻关70项,获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3项,星火计划20项,新产品开发340项,其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0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26项,比上年增长3%。合同金额3.5亿元,增长25%。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2954人,在校学生10212人,毕业生3561人,比上年增长5.4%。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45人,在校学生12819人,毕业生2593人,比上年增长29.7%。初中在校学生25.5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6.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入学率94.9%,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9058人,比上年增长3.9%;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597人,下降13%;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员53.9万人,增长10.1%。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制作及采用8157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制作及采用972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87.5%,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医院、疗养院、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620个,拥有病床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其中医生8119人。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4枚。在省级以上国内比赛中获金牌161枚,银牌114枚,铜牌95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城镇91%,农村76.6%。
城乡人民生活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309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9.7元,增长2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8亿元,增长26.7%。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工资总额34.2亿元,与上年持平;职工平均工资3868元,增长2.9%。全年新建住宅141.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6.55平方米提高到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5平方米。
【全面实施“翻番工程”和“振兴工程”】
为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全面振兴,1996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工业企业中全面实施“翻番工程”和“振兴工程”。“翻番工程”规划围绕15户工业龙头企业,确定28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14项,累计到户资金10.2亿元,完成工作量7.5亿元。“振兴工程”,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确定25户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实施重点扶持,采取政策倾斜的办法,随时掌握盈亏变化动态,及时研究解决上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被国家列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经国家计委批准,齐齐哈尔市正式被国家列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成商品粮基地的建设项目实施范围为九县(市)一区,建设年限1996~2000年,总投资11723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投资5000万元,省投资1500万元,市投资1500万元,县乡自筹3723万元。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中低产田32.6万亩,建设高产攻关田41.4万亩,建设种子基地1万亩。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成后,可使齐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动力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大面积中低产田得到进一步改造,农村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好转,项目区的粮食总产将由现在的20万吨提高到52万吨,农民年增加收入4.9亿元。
【“一路一沟”改造圆满完成】
龙华路是齐市最繁华的主要路段。这条路在改造之前较为拥挤,塞车现象和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已不适应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这件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决心在1996年“观鹤节”前改造完毕。这条路的改造从5月5日动员到8月10日竣工,前后仅用近百天的时间,共拆扒建筑物34项、6.18万平方米,拆除电讯、电力、电车线路杆211根,铺设排水和供水管线4700延长米,铺装道路9.8万平方米,设置路灯129盏,隔离棚栏2450米,硬质覆盖裸露地面8926平方米。道路建设质量达到了优质工程标准,形成了一条与齐市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宽阔的大道。东部明渠是该市中心城区最大的排水明渠,号称鹤城的“龙须沟”,也是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1996年,市政府将改造这条明渠作为城市建设的大事之一,投资600多万元,铺设排水管线2300延长米,进行了彻底改造,结束了多年来中心区明沟排水的历史。(齐齐哈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