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肇源县

  县委书记:田凤春 1953年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96年9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刘青海
    县 长:高原 1949年1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96年9月任现职。
    副县长:张国栋 殷志国 张玉林 孙德军 张荣春 李彦丰
    县政协主席:张延河
    【概况】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农业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实现11.5亿斤,比上年增长54.5%,农业总收入实现7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750元,比上年增长55.6%。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比上年增长8.1%;产值达71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县新开发水田10.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国家立项的立陡山小区开发提前完工,受到省政府表扬,新站大泡底小区开发也正在国家立项。乡镇企业保持了稳步发展势头,总产值实现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税金实现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利润实现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1%,
    工业
    总产值实现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6%;销售收入4.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县办工业共卸掉历史包袱4460万元,活化资金2200万元,增加股份资金862万元,新增上岗人员1120人。啤酒厂3万吨生产能力扩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米粉厂兼并酿酒总厂、塑料制品厂和水产饵料厂组建了粮食加工销售集团公司,优化了生产经营结构。
    财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4028户,比上年增长23%;私营企业发展到242户,比上年增长120%;个体税费总额达到1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988.8万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了第12个财政收支平衡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9874万元,比年初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1125万元,比年初增长18.4%。
    社会事业
    科技工作被评为全国科技达标县。在促进教育工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把“普九”工作摆上日程。扫盲工作实现了文盲率降到1%以下的目标,被省评为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被省评为文化市场管理标兵单位。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的县城两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以全面推行“三结合”为重点,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有线电视入户达到7000多户。总投资达1800万元的城镇排水一期工程已启动开工,新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完成了古恰至超等段的路面铺装任务。程控电话发展到1.2万门。
    治安
    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36起,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
    精神文明
    制定实施《肇源县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开展了农民和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大讨论。工农共建活动广泛开展,成果喜人。
    【肇源县经济信息市场】
    始建于I989年,是省内县级创办的首家经济信息市场。已有各种信息类报刊杂志80多种,人工联络网点遍及全国,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研究生院、上海轻工研究所等4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至年底,架设了亚太一号通讯卫星地面接收站;开通了国务院扶贫办、经济日报社、航天部三家联办的亚太一号卫星通讯网,国家信息中心、省信息中心的联合信息资源网即国际互联网,国家专利局合办的“京源专利信息中心”的专利项目信息网3条信息高速公路;能迅速获取国内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部分企业和大部分乡镇已和信息市场并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肇源县制油厂】
    是一家集粮油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民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现有14个生产车间,5条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年生产大豆油6000吨,葵花籽油5000吨,大豆色拉油3000吨,葵花籽色拉油2000吨,配合饲料5000吨,挂面2000吨,塑料包装瓶200万只。1996年实现工业产值1300万元,实现利税118万元,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百家龙头企业之一。自行开发生产的葵花籽色拉油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产品销售网络覆盖河南、河北、山东、天津、北京、辽宁等19个省、市和地区。(肇源县政府办 李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