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
地委书记:杜宇新 1953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0月任现职。
副书记:张金凯 张 举 张振华 刘世常
人大工委主任:张 举
副主任:曲俊峰 陈松元 张玉鹏
行署专员:张金凯 1943年生,大专学历,1996年4月任地区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
副专员:朱玉桥 陈修文 褚 凤
政协工委主任:周向民
副主任:马占奎 庞荣志
【概况】
1996年,大兴安岭地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277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7.3%和2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7%、53.6%和3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47.3%和41.2%。非国有经济继续加快发展,全区非国有经济增加值90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3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农业增加值27602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区共新开垦荒地45.4万亩,是上年的5.6倍,全区耕地面积已达到114.5万亩,增长66.1%。总播种面积70.1万亩,比上年增加14.4万亩,增长25.8%。粮食总产量85874吨,比上年增产20592吨,增长31.5%,经济作物、蔬菜、瓜类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营林生产和绿化工作取得新进展。1996年实现林业产值17890万元,比上年增长2.2%,造林面积达8420公顷,迹地更新4.23公顷,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达到了省控指标,实现连续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覆盖率也有所提高。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牧业产值8601万元,比上年增长39.2%,大牲畜存栏全面增长,畜产品充裕。肉类总产量5352吨,比上年增长39.7%;禽蛋产量2060吨,比上年增长34.0%;牛奶产量161吨,比上年增长69.5%,肥猪出栏50264头,比上年增长42.1%;家禽存栏50.6万只,比上年增长26.0%,大牲畜年末存栏21021头,比上年增长35.1%。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720吨,比上年增长2.2倍。
农业收入不断增大,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6年共投入农用资金4180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大中型拖拉机1069台,比上年增长10.8%;小型拖拉机3086台,比上年增长6.7%;联合收割机196台,比上年增长32.4%。
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35615万元,比上年增长34.9%,营业收入3910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利润1844万元。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2823万元,比上年增长9.7%,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5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95308万元,比上年增长7.5%;集体工业完成产值468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乡办工业完成产值15147万元,增长3.7%;三资企业完成产值2859万元,比上年下降37.8%;城乡个体工业完成产值7807万元,比上年增长47.7%。
森工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木材产量比上年调减24.9万立方米、产量比上年下降6.5%的情况下,积极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大径级材比重,木材采运业完成产值121472万元,仅比上年下降3.3%;林产工业系统完成工业产值41309万元,比上年增长50.8%。多种经营工业较上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产值19054万元,比上年增长38.4%。
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9908万元,比上年下降0.5%,实现利税19025万元,下降23.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620万元,增长92.5%,亏损面增长近2个百分点。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6.27,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企业积极拓宽经营渠道,努力寻求运输市场,全区共完成货物周转量3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6亿吨公里,下降0.5%。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亿吨公里,增长31.9%。全年旅客发送人数达472.7万人,比上年增长10.1%。
邮电企业稳步发展。全区邮电业务总量达1004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
1996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9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全区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48处,成交额达4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7.2%。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6年,全区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的有1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4项。评出1996年科技进步奖21项,代理申请国家专利12项。全区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额达1255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项,实现新增产值1.75亿元,创利税3500万元。
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1996年全区中等教育招生470人,比上年增长27.0%,在校生1678人,比上年增长71.9%,普通中学招生7794人,比上年下降23.1%,高中毕业生会考通过率达到98%,居全省第二名;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
199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54‰,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8‰,比上年下降2.02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996年全区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8150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85%。
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904元,比上年增长19.4%,扣除物价因素增长8.9%。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36元,比上年增长22.4%。
【领导班子转变作风】
大兴安岭林区的管理体制实行行政公署与林业集团公司政企合一。1996年,面对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造成的主产品(原木)积压、经营亏损、企业负债、部分职工精神不振的严峻形势,地委和行署、公司的领导公仆意识和领导责任感增强。他们顾大局识大体,遇到问题不推诿,他们坚持互通信息、互通动意、互通动作,既保证了领导集团总体思路不跑偏,又维护了集体决议的权威,还提高了领导决策的水平。党政企领导班子大树调研之风,年内共深入基层100余次,围绕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和督办检查。抓典型,树样板,带动了全局;协调矛盾,为基层排忧解难。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强了广大群众凝聚力,促进了林区经济的顺畅运行。
领导班子成员自觉主动找准自己的角色,工作积极到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真抓实干,在林区人民心中,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森林经营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营林系统完成更新造林50181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8108公顷,人工更新41923公顷,人工促进更新70公顷;完成育苗172.7公顷,为计划的100.1%,总产苗量2.5亿株,为计划的100.8%,上山苗产量达到1.35亿株,为计划的100%;完成母树林当年改造702公顷,母树林培育1786公顷,分别为计划的100%;完成天然幼中林抚育64370公顷,为计划的100%,人工幼林抚育294093公顷,为计划的100%;完成秋整地28789公顷,为计划的100%;完成病虫鼠害防治65035.5公顷,为计划的100%;全区完成四旁绿化26万株,为计划的100%;完成义务植树124.3万株,为计划的103.6%。
圆满地完成了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森林资源恢复更新一期工程,通过了林业部的检查验收,得到了林业部的肯定。“5·6”特大森林火灾,从1988年开始,全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恢复更新工程。1996年6月末,配合林业部检查验收组和专家组,对恢复更新现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林业部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森林资源恢复更新工程,经过全区上下九年的共同努力,全面胜利地完成了一期规划任务。恢复更新达到标准的林分总面积为96.5万公顷,占规划面积104.4公顷的92%。其中完成人工更新18.7万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08.1%,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保存率达85%以上;完成人工促进更新11.4万公顷,占规划面积的98.5%;完成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66.4万公顷,占规划面积的87.9%;以针叶林分为主的更新林地占已达到恢复更新合格标准的总更新面积的72%,一期恢复更新工程达到了林业部批复的规划设计要求和合格标准。
【连续9年无重大火灾】
1996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全林区共有345名领导干部承担责任区,共深入责任区649次,累计坚守防区2102天,发现和处理火险隐患119处。春秋两季防火期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公司、林业局和林场三级共签状240份。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继续落实“火源控制责任制”,公安、资源、森警、防火、矿管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反复开展“清林、清河、清沟系”的“三清”活动。
行署和林业公司,投资260万元更新防火通讯设备,筹资50万元检修防火特种车,筹资170万元偿还防火租机费。
全年共发生火警火灾21起,其中火灾1起。过火面积1831公顷,其中林地过火面积127.36公顷,林地过火率为0.03‰,大火低于省控1‰的指标。取得了连续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地方志办公室 刘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