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改革,一是突出中心,规范教学内容。全年所有班次都把邓小平理论学习当作中心内容,新开40多个专题,把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学员,使邓小平理论讲授占各种班次学时的3/5。同时,融入社会调查和研讨及必备知识课。二是完善学科建设。突出“五性”,把握“三个适应”。即讲求科学性、注重实践性、突出稳定性、倡导开放性、强化针对性;使党校学科建设适应新形势下培养跨世纪领导干部的需要;适应发挥党校理论阵地和党校政策研究咨询功能的需要;适应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经过努力,在特色学科、优长学科、应急学科的建设上已初见成效。三是强化课堂教学精品意识,开展教学示范和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成功举办“熔炉杯”教学大奖赛的基础上,又及时召开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讨会”,使全年精品课的数量多于上年。四是专题课实行招标制,教师实行择优上岗。五是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实行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实行“四结合”,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本校教师讲授同外聘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师讲授同学员讲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六是建立“三为主、三结合”的教、学、管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七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八是按照新教学体系教学需要加强主体班的教材建设。编写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龙江发展专题研究》(53万字)教材,保证了邓小平理论教学顺利实施。科研工作坚持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摆在突出的位置,完善了教学、科研、咨询一体运作机制,加速推进三个转变即科研体制由封闭体制向全方位开放体制转变;科研重点由基础理论研究向行政管理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转变;科研成果增长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主导型转变。1997年承担2项国家课题和10项省重点课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家一类报刊上发表11篇论文。首次承担一项《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调查》省重点调研课题。科研经费由上年的8万元增至17万元。科研奖奖励金额最多的可达到上万元。为抓好党校科研跨世纪工程,确立了教研部、教研室和教员三级科研方向。硕士学位申报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满语研究所1997年接待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中科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6批,是来访者最多的一年。 (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