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7年,全省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努力开展各项工作。
1.开展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开展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各级妇联开展了大规模的97年迎香港回归系列活动,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茶话会、庆祝会以及举办知识竞赛、长卷签名、书画展览、文艺联欢等活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各级妇联以多种形式宣传了十五大确立的宏伟目标和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刻领会十五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还广泛宣传表彰了一大批妇女先进人物。各级妇联以组织典型巡回演讲、开辟“巾帼风采”专栏、编印《巾帼明星录》等形式,加大了对典型的宣传力度。省妇联成功地举行了第二届黑龙江省“十大女杰”、“巾帼文明十大标兵”的评选活动。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了“妇女读书”活动。在全国妇联发起的“年轻妈妈读书评比”活动中,全省有360多万妇女参加了各级妇联组织的读书演讲报告会,使一大批年轻妈妈走出了教子的误区,树立了良好的母亲形象。
2.继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推动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农村妇女科技骨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级妇联切实加强了对妇女科技骨干队伍的培养,采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培训方法,实行分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的办法培训农村妇女。全省已有6.5万名女性文盲脱盲,有9280名妇女获绿色证书,8756名妇女获农民技术员职称.570人晋升农民技师。继续开展“巾帼扶贫活动”。全省有15个县争取并实施了以帮助贫困妇女发展种养业为主的巾帼扶贫项目;各级妇联在广泛建立扶贫联系点、联系户和拉手帮带扶贫基础上,开辟了项目扶贫、基地扶贫、联合体扶贫等新途径。在各级妇联的积极努力下,为农村妇女发展生产争取专项贷款3000万元。全省已建成种、养、加、采、编、绣为主的龙型经济生产线210条,吸纳妇女191.3万人。“巾帼建功”活动主要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和实施“妇女再就业工程”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培训教育。全省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700期,有11.5万名妇女接受各种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了下岗女工竞争上岗和再就业本领。二是为妇女再就业铺路架桥。许多妇联加强了与劳动部门的合作,建立了妇女就业指导机构、信息服务中心、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下岗女工寻找新的就业岗位。三是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各地通过举办经济实体、创办区街工业、开办便民服务网点以及组织劳务输出、建立解困市场、扶贫摊床等,积极引导妇女从事个体经营或向农村分流,进一步拓展了安置渠道。经过各级妇联的一致努力,已实现了全年安置5万名下岗女工再就业的目标。
3.履行维权职能,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1.宣传贯彻《妇女法》。抓住《妇女法》颁布5周年的契机,普遍开展了《妇女法》和《实施细则》的宣传月、咨询日活动,省妇联还确定了“三五”普法试点单位,加强了对全省维权妇女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省和各地妇联围绕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中出现的妇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的立法建议,促进执法部门加大了对家庭暴力侵权案件的打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妇女在住房、宅基地方面的权益,纠正了一部分农村在责任田、口粮田等方面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此外,省妇联还开展了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统筹调查,为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在我省铺开做了基础性工作。2.加强了信访窗口的维权功能,在处理侵权大要案方面做工作。1997年全省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万人件,结案率在98%以上。3.积极培养选拔女干部。省妇联多次向省委领导和组织部门汇报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进展情况,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女干部,同时还深入13个市地,与当地党委沟通情况,举荐优秀妇女人才。
4.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整顿健全了各类妇女组织。各级妇联加强了对农村妇代会组织的整顿;加快了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建立妇委会的步伐,全省在这些部门已建立妇女组织3288个,各类专业市场和个体劳协建立妇女组织151个,发展各类联谊组织191个,新建乡镇企业妇女组织125个。加强了对妇联干部的岗位培训。先后举办四期专职妇联干部培训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妇联组织对城市贫困妇女状况、家庭暴力现象、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等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继续开展“富系统、强自身”达标竞赛活动。各地普遍通过创建基地和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活动推进了创收目标的实现。 (姜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