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全省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和突出作用,“民兵号”遍布全省各行各业。大庆市围绕油田二次创业,各采油厂命名“民兵号井站”130多个,每年多创效益上千万元。齐齐哈尔市大中型企业中共命名“民兵号”1800多个,年创效益4000多万元。牡丹江市有660余个“民兵号”,遍布所有编兵单位,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哈尔滨市围绕城市建设,在电信、给水、路桥等建设中树立起一批过硬的“民兵号”。哈尔滨铁路局14台“民兵号机车”,有3个车组被路局评为标兵,11个车组被评为先进车组。全省已命名各类“民兵号”6000多个,每年多创效益数亿元。全省1.5万多个民兵科技小组遍布乡村,已开发应用农业新技术3000多项,使20多万农民学到1~2门实用技术。通过开展“连包村、班包户”和“一帮一、一对富”等多项活动,帮扶贫困户5.5万多户,其中70%脱贫。由人武部牵头,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主体,具有当地经济主导产业地位的专业化生产项目达2500多个。由基层武装部和民兵干部创办、领办的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达1万多个,年创效益在3亿元以上。人武部门组织民兵成建制地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加快了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呼兰县人武部组织3万民兵建成80公里长的排水工程。大兴安岭军分区组建的48支民兵快速扑火队和伊春军分区组建的21个扑火营,成为林区防火的一支拳头力量。 (张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