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建设和流通体制改革
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截至年底,全省已有各类商品市场1884处,特别是依托资源、地缘优势的粮食、木材、石化、食糖、乳品、轴承、工量具、大豆等商品市场发展较快。如中国北方木材批发市场、伊春小木制品市场、肇源红高梁市场、省食糖市场等辐射范围扩大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旧货市场发展到65处,成交额达1.8亿元。边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绥芬河、东宁为龙头的沿边开放带和以黑河、绥芬河为主的跨国经贸合作带、边民互市贸易区,在俄4个州区建立的7个中国商品市场年销售额达15亿美元。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全省有生产要素市场1932处。其中,资本市场43处,劳动力市场392处,技术市场75处,信息市场1135处,房地产(土地)市场56处,产权交易市场14处,其他市场217处。全省还建立了具有资金拆借功能和外汇调剂功能的融资中心14个,证券专营机构5家,兼营机构3家,股票交易营业网点53个。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已发展到931家。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积极推进粮食“两条线”运行的改革,坚持政策性与业务性分开的原则,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两条线运行的管理体系,狠抓了粮食购销、扭亏增盈和粮办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供销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已发展专业合作社927个,入社农户54万户,入社股金6300万元。对外经贸工作在改善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减亏等方面有所突破,全省外贸企业比上年减亏9578万元,减亏幅度为31.5%。流通企业改革稳步进行。流通企业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正在向大型化、连锁化方向发展,已组建流通企业集团53户(其中省级的27户)。在重点抓好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五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全省已发展较规范的连锁企业22个,连锁店铺180个,实现销售额1.3亿元。在部分工商企业进行销售代理制试点,制定了《关于进行代理制试点的意见》,重点在钢铁、林木、成套设备和汽车、农机行业的企业进行试点。 (刘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