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预算执行情况
1997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50.6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6.2亿元,增长12.7%;基金预算收入14.4亿元。全省财政支出233.6亿元,增长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20.4亿元,增长8.6%;基金预算支出13.2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工商税收101.4万元,增长10%;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18.6亿元,增长2%;企业所得税6.8亿元,增长4.4%;企业亏损补贴-5.2亿元,减亏26.2%;企业上缴利润0.8亿元,增长4.6%;其他收入5亿元,增长38.6%;罚没及行政性收费8.9亿元,增长27.8%。
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基本建设支出12.1亿元,增长11.9%;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5.5亿元,增长14.7%;支农支出(含支农支出、农林水事业费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9.1亿元,增长10.6%;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4.4亿元,增长17%;文教事业费38.4亿元,增长8.8%(其中,教育事业费31.2亿元,增长10.7%);公检法支出12.3亿元,增长9.1%;卫生事业费支出11.2亿元,增长12.9%。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减与中央的各项结算后,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115万元,其中省级结余1865万元,地市级滚存差额1750万元;全省基金收入加减上年结余后当年基金收支平衡,结余33,230万元。
1997年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6%.增加上划10.6亿元。其中,上划消费税21.7亿元,比上年下降2.4%,减少上划2.4亿元;上划增值税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增加上划13亿元。
1997年,全省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方面财政收入结构逐步优化。1997年来自国有企业的税收占工商税收的比重预计由80%下降到78%,来自非国有企业成分的收入比重明显上升。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比重发生较大变化。近年来,本省预算外资金每年都以较快速度增长,到1996年底总量已达114亿元,预算外资金的急剧膨胀,极大地影响了全省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的蔓延。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行政性收费和13项基金(本省实际为11项)纳入预算管理,使财政预算外资金占当年预算内收入的比重由90%降到28%。
1997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部分企业处于困境,亏损增加、拖欠税款严重。到11月,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到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全省企业拖欠税款14亿元,比年初增加近7亿元。虽然采取措施对重点地市的欠税大户进行清理,使企业欠税有所减少,但到12月底仍比上年有所增加。二是由于在企业转轨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大量下岗职工,使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尖锐。截至11月底,全省下岗职工约80万人,失业9.8万人,财政面临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开支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市县财政对此没有应付能力。三是由于部分市县财政短收,出现支出挂账。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对这部分挂账,待以后年度随着收入的增加再逐步予以消化。四是由于财政约束力不强,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依然严重。主要是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损失浪费、效益偏低,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屡查不止。 (陈佩钢 曹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