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7年全省农业生产是在粮食流通不畅、价格下跌和严重西旱东涝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实施农业强省战略,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各级、各部门抓主要矛盾,千方百计解决卖粮难问题,努力增加抗旱水源,控制农业负担,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又获好收成。全省粮食总产量3104.5万吨,比上年增产57.9万吨,增长1.9%,创历史最高水平,说明本省粮食生产已经具备了3000万吨以上的综合生产能力。分品种看,呈“两增两减”趋势,水稻、大豆产量分别为860.9万吨和576.2万吨,分别增产35.0%和39.4%,小麦、玉米产量分别为328.4万吨和1165.9万吨,减产0.3%和10.0%。经济作物除油料增产外,亚麻、甜菜和烤烟产量下降。1997年全省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89.2亿元,比上年的1329.4亿元增长4.5%,其中,村级收入1043.1亿元,占总收入的75.1%,乡镇企业收入346亿元,占总收入的24.9%。可分配净收入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省农户上交提留统筹款15.8亿元,占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1.适应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1997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99.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3万公顷。粮食作物中,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减少11.3万公顷,但由于水稻面积比上年增加29万公顷,增减相抵,高产作物面积还比上年增加17.7万公顷;蔬菜总面积30万公顷,总产量达900万吨,其中棚室蔬菜发展到1.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066公顷;果树面积增加到10.9万公顷,总产40万吨;两瓜面积9.3万公顷,总产356万吨,增长18.7%;蚕蜂生产稳中有升,全省共放养柞蚕4300把,总产3.65万担;养蜂14.5万群,产蜜4000吨,增长37.9%。2.发挥政策法规作用,规范农村经济。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狠抓了承包合同管理。统一制订并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强化承包合同的法制化管理,有效控制了提前废止合同,为第二轮土地承包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加大清理整顿村级经济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一年来全省共抽调6.7万名党政干部和农经人员,组成专门清理队伍,对全省11,986个村的经济进行了清理整顿,共清理出违纪金额1.6亿元,收缴违纪金额6493万元,处理了5549名违纪人员。坚持不懈地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1997年全省组织6043名专业人员,对全省1154个乡镇、14,448个村的农民负担进行专项审计,审计出一批超比例提取统筹提留款及不合理开支案件,共减轻农民负担1.26亿元。3.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通过丰收计划、集团承包、高产攻关、三田建设等多种组织形式,加快十大重点技术的推广步伐。全省各项农业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466万公顷次,比上年增加333万公顷次。其中,农作物良种应用面积达95%以上;玉米保护地栽培推广100万公顷,增加22.7万公顷;水稻超稀植推广46.7万公顷,增加4.7万公顷;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推广170万公顷;小麦模式化栽培推广97.8万公顷;蔬菜棚室综合高产栽培、化肥“三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面积均有较大增长。全省实施丰收计划面积280万公顷,总产达1810万吨。米、稻、豆、麦四大作物高产攻关达标面积1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7万公顷。各地利用夏秋季节,层层开展了农业科技田间博览活动,形成了冬季抓培训,夏季搞博览,常年兴科技的良好局面。4.狠抓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997年全省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3.72亿元,新建标准化厕所30.4万个,新建和维修圈舍69.1万个,新建灰仓69.8万个,提高了粪肥回收率。全年积农肥1.78亿立方米,秸秆还田42万公顷,麦稻高茬还田100万公顷,玉米根茬还田144.3万公顷,有效地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全年化肥施用量达450万标吨,比上年增加20万标吨。新打各类抗旱井51,704眼,修复机电井71,235眼,修复水源工程3296处,使坐水种面积达到216.7万公顷,旱田灌溉面积68,1万公顷。农机、水利建设也有较大发展,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陈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