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邯钢、抓管理
1997年,面对金价下调、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全省黄金企业普遍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乌拉嘎金矿进一步细化成本控制,成本目标逐一落到实处。他们采取“计划调控、比价采购、物价监督、厂家进货、保证质量”的原则,降低采购成本,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降低采矿成本79万元,金矿储备资金占用比上年降低236万元。鹤岗市老梧桐河金矿建立成本目标控制体系,把生产成本由正加改为倒计,实行成本否决,使之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35%,一举扭亏为盈。二是各企业努力挖掘经营潜力,以丰补歉,尽力做到金价下调效益不减。大安河金矿虚心听取技术顾问的意见,不断调整经济技术指标,1997年完成处理量3.8万吨,超额51%完成国家计划,在品位比上年下降30%的情况下,实现利税1522万元。乌拉嘎金矿为弥补两次降价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努力加大处理量,采剥总量比计划提高4.4%,选矿处理量比计划提高31%,最终实现利润300万元。三是节约开支,降低成本,量人为出。乌拉嘎金矿抓住管好、用好、盘活资金这一企业管理根本环节,使管理费用比计划下降242万元。他们还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一年中仅修复斗杆、斗底、齿轮等零配件价值就达30万元。该矿还制定了招待费、小车费、医药费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黑河金矿也从点滴做起,开展节约一滴油、一度电、一根焊条、一斤钢材活动,收到很大成效。由于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全省黄金行业克服了黄金降价的负面影响,遏制了企业效益的更大滑坡。 (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