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7年,全省城市建设工作以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坚持建管并重,强化管理,综合整治,重点推进的方针,使全省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以“水路气热”为重点,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全省城市高级、次高级道路增加104万平方米;城市年供水总量增加2400万吨;城市燃气用气人口增加15.5万人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仅安居工程一项就增加230多万平方米;城市植树增加了505万株。
哈尔滨市历时两年总投资4亿元的红博工程,投资1.4亿元的红旗大街打通拓宽工程,牡丹江市投资4.5亿元、日供气能力25万立方米的煤气工程和投资1.3亿元新增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四水厂二期工程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产交付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供水紧张、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增强了市政设施的供给能力,改善了投资与生活环境。
2.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省建委把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环境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明确提出“学习大连张家港,全面治理脏乱差,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上水平”的工作要求,并进行了具体部署,推动各城市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环境,实现“三化”上水平。
哈尔滨市按照大都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载体功能进行重点区域治理、整体改善城市环境,实施群众企盼项目,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实施了一批长期以来想干而未能干的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城市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方向迈进。马家沟污水河综合治理改造工程1997年完成投资7000万元,实现了脏水变清水的一期治理目标;中央大街综合整治通过五大工程的实施,成为集旅游、文化、购物、饮食为一体的步行街和具有浓郁欧式特点的现代休闲区,产生了强烈的名街效应;索菲亚教堂及周围地区经过整顿、拆迁、修复,成为一处风格独特,品位较高的建筑艺术休闲广场;投资3000万元进行的大环境绿化建设,建成23片大型绿地,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新安装250条街路灯,改造44条一类街路和100条二三类街路灯,全市有灯街亮灯率达到97.7%。此外还对秋林地区、靖宇大街、机场路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使这些繁华街道,“窗口”、“门面”的面貌焕然一新。牡丹江市狠抓了绿化工程、美化工程、净化工程的实施。市区植树近百万株,铺栽了10万平方米的观赏草坪和12万平方米的绿蓠草坪,仅八女投江广场绿化美化工程就拆迁106户居民。在净化工程上不仅保持了街路保洁省内第一的成绩,而且还完成了国内先进、全省一流,使用期长达40~50年的郭家沟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大庆市在重要街区建设了高品位的彩灯喷泉,灯箱广告和亮华工程并植树159万株,铺绿地310公顷,绿化道路33.4公里。绥化地区把“三化”上水平作为工作重点,用于绿化的投资就达3000万元。各中等城市以及部分小城市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全省一批城市的风貌、景观、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刘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