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粮办工业

  1997年全省粮办工业加工原粮198万吨,完成计划的56.5%,其中大豆165万吨,小麦23万吨,稻谷7万吨,玉米3万吨;生产饲料10万吨,完成计划的33%。全行业实现产值58亿元,完成计划的80%;亏损8000万元,亏损企业150家,占全行业总数的51%,亏损额达1亿元。
    年初伊始,粮办工业就已经在困境中运行,多种因素造成开工不足。1996年10月,全省平价供应的粮油价格提高,如豆油7.80元/公斤,大米2.90元/公斤,特二粉2.68/公斤;而这些品种的市场价分别为7元/公斤、2元/公斤、2.2元/公斤(上下略有波动),平价供应价格大大高于集市价,国有粮店平价销售停滞,致使平价加工也基本停止。同时由于实行保护价政策,议价收购与定购粮同价,不允许粮食部门低于保护价收购,致使企业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除大豆以外的议价加工也基本陷于停滞。而大豆加工也是在亏本状态下运行。加之正大、中滨等外资集团涌入本省饲料和油脂行业,迫使国有油脂生产企业为占领市场,不得不进行亏本经营,强行参与竞争。
    年初,针对全省粮油制品滞销、企业无法开工的困难,省粮食厅先后在佳木斯和绥化召开了全省粮办工业和油脂生产会议,推广牡丹江粉厂“提高质量,夺回市场”、望奎粉厂“全员销售”等经验,大抓产品销售,竭力保证生产。对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大豆加工企业,提出了“长远目标第一”的口号,要求各厂保开工率、保职工工资、保正常费用、保市场占有率,谋求长远发展,使1997年的大豆加工量超过正常年景的加工量。经过努力,省粮食厅为佳木斯粉厂、克东油厂等单位争取到内贸部专项贷款的四个项目,落实专贷资金4360万元;并将双鸭山米厂、大庆粉厂等四个项目列入“中西部工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计划,落实专贷指标4900万元。全年共筹措资金1.4亿元,完成技术改造27项。其中包括肇源米厂、伊春友好米厂、大庆二米厂等7个小包装免洗米生产线;佳木斯粉厂增添配粉仓,牡丹江粉厂引进意大利小包装生产线;哈尔滨市香坊、密山和阿城等地饲料厂增添浓缩和颗粒饲料生产设备;鸡西油厂引进捷成鲁齐色拉油生产线;肇东、绥化、德都、林甸油厂改为负压浸出和微机控制项目;顾乡、齐齐哈尔、牡丹江、密山等油厂四条软包装生产线和龙江油厂磷脂开发项目。这些改造中油厂改造投资最大,效果最好,特别是肇东油厂的技术改造最为成功,投产后加工每吨大豆耗电30度、耗煤70公斤、耗水2吨、耗溶剂2.3公斤,创国内最高水平。此外还进行“减人增效”试点,开展多种经营,“抓大放小”创建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等改造,这些都对粮办工业增强企业活力,增加企业竞争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闫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