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7年完成专著15部,编著3部,译著1部,论文352篇,调研报告50篇,译文15篇,著作专题23项,其他成果126篇。
科研工作 坚持了正确的科研导向,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和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强调精品意识,在一些重要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专家鉴定。三项省领导交办课题(“黄赌毒”社会根源调查、再就业工程研究、工业增长方式研究),由院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力量,联合攻关。经过深入基层,问卷调查,计量分析,综合研究等艰苦细致的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上报省有关部门。四项省以上部门交办或资助课题(东北沦陷史研究、东北边疆史研究、农村城镇化研究和市场经济发育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的成果已经出版。四项院确定的调研报告(1997-1998年黑龙江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1997-1998年黑龙江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19971998年黑龙江省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俄罗斯暨西伯利亚与远东1996-1997年经济形势及前景预测》)已经全部完成。由历史所承担的“黑龙江省历史发展对现实的影响与借鉴”课题,经省领导批示,已发至全省地、市和厅、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由应用经济研究所承担的国情丛书《安达卷》,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调整研究方向,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经省有关领导批示,以该院为主体,成立了“黑龙江省渤海学研究中心”,以政治学研究所为主体,成立了“乡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加强应用对策性研究,使科研工作更好地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学术活动 1篇论文人选全国第三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4项成果获全国专业会议奖,15项成果获省级学会、专题会议奖。主办了东北三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承办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学习十五大精神座谈会”。派出科研人员参加全国人权研究年会、中俄经贸关系和东北亚经济形势研讨会、全国世界民族问题研讨会等。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对外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全年共接待国外、海外学者16批,54人次,派出学者访问、考察15批,16人次。
科研手段 科研现代化工作有所发展,初步建起的以科研处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及信息网络系统已进入国际互联网,并相应地开展了微机使用培训和网络知识讲座等活动。
编辑、图书资料工作 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学习与探索》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发稿重点,加强管理、狠抓质量,办刊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黑龙江年鉴》全面反映了本省改革和发展的新面貌,被评为省一级期刊。文献信息中心完善机构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文献资料工作已逐步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加强了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成立了馆藏文献数据库,建立了课题组,初步形成了信息载体的系列化。文献信息中心承办的《要报》、《建议》、《简讯》等资料,所发信息得到省领导的重视,起到了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刘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