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截至1997年末,全省近3万农民领到“绿色证书”,全省基本消灭了“绿色证书”空白县。由于“绿色证书”工程的全面实施,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比1989年提高20%,科技进步因素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42%。建立起了“三教统筹”新体制。从省到市(地)、县相继成立了教育委员会,乡镇成立了教育主管委员会。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农村中小学围绕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教育适度引进了职业教育内容,突出了农村教育的地方特色。农村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劳动基地。全省拥有校田40余万亩,既是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基地,又是良种繁育、科学实验、高产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基地。形成了一支基本适应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体系。高等院校创造条件培养培训农村职业中等专业课教师,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80%都能回到农村去。劳技课和劳动课教学计划得到落实。全省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技课和劳动课。 (张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