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县
县委书记:王学东 1946年8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张秉和
县 长:赵 满
1951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7年9月任现职。
副县长:陈德春 封殿辉 胡殿君 姚 生
杨晓春 王中位
县政协主席:张树霖
【概况】 依兰县位于哈尔滨市东部松(花)牡(丹)江畔,倭肯河旁,北与伊春、汤原接壤,南与林口相连,东接佳木斯市,东南与桦南、勃利毗邻,西北衔接铁力,西部与方正、通河交界,全县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共18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
199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财政总收入86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粮食总产量达到6.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3%。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新增造林面积4.5万亩,义务植树70万株。市级以上农科教结合乡镇11个,科技示范田达到12万亩。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后,效益增加,总产值实现4.25亿元,增加值实现7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实现8.9亿元,新建17个乡级企业、21个村级企业。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6006户,个体私营企业营销额实现3.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4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非国有经济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84.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了新水源工程建设、通江路南段地下排水改造工程建设和道路改建工程建设,南大坑强排站扩建工程较好地保证了全县城镇居民供水,初步解决了排水难问题。乡村建设新增砖瓦化住宅1000多所,砖瓦化率达35%,自来水人户率达到30%。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贡献率由上年的35.5%提高到38.5%。“普九”和“扫盲”两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县共评出市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标兵1个,市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示范点1个,市级文明示范点1个。
【原始部落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该遗址位于依兰镇西南,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于1979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86年被确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10月,在省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首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挖掘,发现房址3座、灰坑20余个,出土石、陶器和骨架等文物520余件。发掘中,在部落作坊遗址里发现1处火种坑,是本省首次发现。该遗址属早期铁器时代,距今约2000年左右,是肃慎人居住的村落遗址。从出土的陶器形质看,属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对研究东北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开展“百题”战略研讨】
依兰县针对县情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大讨论。研讨的课题主要涉及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发展优势经济和特色经济,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走生态农业之路,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等问题。这次活动得到全县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积极响应,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有千余人参加研讨,撰写出调研文章103篇;提出建议措施893条,其中有创意、有较高价值的238条,被列为各乡镇、各部门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目标的181条,被县委采纳并转化为决策的42条。这次研讨体现出领导决策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研讨,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认识进一步统一,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群策群力,为加快依兰开发开放、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目标而合力奋斗的良好氛围。
【加快实现农村“五个好”目标步伐】 依兰县充分认识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确定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和坚持整顿与巩固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他们通过抓领导,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责任体系;抓“龙头”,建设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抓培养,提高村干部的思想业务素质;抓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抓制度,加大制约监督力度等措施,全力抓好整顿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实施抓强联弱工程,使强村更强、弱村变强;实施目标激励机制,推动中间村晋档达标,从而提高了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先后有15个后进村党支部转化为先进党支部,2个后进村跨人奔小康标兵行列。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工作,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依兰县政府办公室 关庆伟 张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