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
市委书记:杜吉明 1955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1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任现职。
市人大主任:董天德
市 长:李久君 1953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7年10月任现职。
副市长:李艳萍(女) 马廷超 王传栋 崔光文 阎风文 蔡青田 陈子良
市政协主席:张爱廷
【概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工业
工业(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利税实现9450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市又有40户企业实行了不同模式的改革。啤酒灌装线等11个项目已启动实施,风味玉米饴糖等5个项目进入生产阶段;计划达产达效的6个项目已全部投入生产,累计完成产值6977万元,利税288万元。企业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农业农业总产值实现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粮豆薯总产量实现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9%;农业总收入实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比上年增长10%。完成烤烟绿色面积4.3万亩,造林面积3.8万亩,新种蔬菜面积26.3万平方米。生猪、黄牛、奶牛、羊、家禽存栏分别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财贸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5.5%。
非国有经济 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利润实现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税金实现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公司15个,新组建国家级企业集团1个,新上合作项目86项。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6,865户,从业人员达25,530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60户,从业人员达到1968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7户,实现产值1100万元,利税160万元。
【财政经济实力增强】 全市财政收入实现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工商税收实现8375万元,比上年增长9.2%;国税实现5775万元,比上年增长7.5%;地税实现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金融部门积极为经济发展筹措资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9.03亿元,比年初增长3.92亿元,银行贷款纯增长6.95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了方虎公路密山段20公里基础工程,新建6个数字,移动电话机站,解决10个城镇居民小区严重缺水问题,新建硬质路面1万平方米,新建翻建公厕15座,组建市医疗急救站,建设MMDS多路微波工程,完成市区供电升压改造工程。城市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村镇建设步伐加快,知一镇被确定为国家级文明村镇建设示范镇。
【“大经贸”取得成效】 引进域外资金2.2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540多万元。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3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派出劳务团组5个,240人次,比上年增长8.3倍。认真开展了97年中国旅游年活动。接待入境旅游团组83个,2965人次;派出团组52个,684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72万美元。狠抓粮食购销工作。筹措粮食收购资金3.5亿元,采取征地、扩场、租场、内部挖潜等措施,增加仓储能力41万吨,收储新粮35万吨,外销粮油7.5万吨,调销专储粮8万吨。组建了钢材交易市场、旧物交易中心、副食品专业市场、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木材交易市场,对集贸市场进行了更新改造。商业大厦新建2100平方米营业大楼已投入使用。
【实施金字塔工程】 密山市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中,组织实施科技兴农金字塔工程,把领导推进、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三个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各体系在市、乡、村、科技示范户等各个层面上均有着一定数量的指挥田、示范田和试验田。自上而下,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对接的是全市5.3万户农户。全市“三田”总计达到4.5万亩,比实施金字塔工程前增加了2.5倍。各类指挥田、示范田和试验田分布在全市各个乡村,各项农业新技术易于被农民所接受,科技辐射效果明显。1997年全市良种和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在春涝、夏旱等不利条件下获得大丰收。 (密山市政府办公室 邹吉东 王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