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抚远县

  县委书记:于明非   1946年3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7年7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赵家和
    县 长:陈延凯   1954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4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任现职。
    副县长:马龙河 孙洪来 王君清 张庆艳 夏宝山
    县政协主席:叶国安
    【概况】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6%。其中:第一产业4411万元,第二产业586万元,第三产业38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3%、11.2%;外贸进出口总额2000万美元(包括旅游贸易),比上年增长100%;本级财政收入2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2179元,比上年增长9.8%。
    农业战胜了严重的涝灾和局部暴雨及冰雹的侵袭,取得了较好成效。加大科技含量,全年投入资金392万元进行农机具更新改造,全县精量点播面积达100%。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示范田、高产攻关田计6495亩。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土方40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3%。实现粮豆薯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9.3%。家禽出栏和畜产品量有较大幅度增长,黄牛存栏1.01万头,比上年增长7.4%;生猪存栏1.2万头,比上年增长9%;羊存栏0.63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8.6%。造林绿化工作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8100万元,完成营业性收入8139万元,实现利润65万元,完成税金78万元。渔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5万美元,上缴利税45万元。粮食自给工程发包土地1.2万亩。
    工业积极推进改革。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7.9万元,比上年增长8.8%。
    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311户,比上年增长277户;从业人员1961人,比上年增长322人。促进企业部分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人员从事第三产业,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贸旅游业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抚远口岸开通以来的最好成果。各经贸企业抓住机遇,拓宽合作领域,走出单一易货贸易的圈子。在积极开展以蔬菜、瓜果为主的出口贸易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明水期进出口货物20,100吨,比上年增长21%;进出境人员110,710人次,比上年增长144%;进出境船舶2649艘次,比上年增长103%;出口蔬菜和瓜果4000吨,比上年增长90%;转口贸易3600吨,成交额180万美元。县内贸易市场日成交额100万元人民币,在全省众多口岸贸易中名列前茅。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进行了抓吉护岸、通乌堤防、农田道路、开发小区等项基础建设;通讯设施、国电联网、农话工程建设登上了新台阶;筹集资金17.5亿元,解决了“四个一”(一路、一校、一眼井、一台车);投资920万元,进行了政府会堂、档案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综合楼和财税培训中心、第三小学、自来水管网改造等项建设;医疗、口岸、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有了突破性发展。
    科教兴县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有了进一步提高,“普九”工作开展顺利,全县高考共有29人进人大学本科分数线,创历史最好水平。“普法”工作得到了加强,在全市普法知识竞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有线电视进入农户,覆盖率已达到70%。双拥工作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的荣誉称号。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佳木斯市要求的标准;军政军民合力治边,边境秩序进一步好转;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满意率达90%以上;信访工作成绩显著,杜绝了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边贸红火 商贾云集】
    抚远县自1992年被国家批准为开放口岸以后,把兴贸、富县作为打开国门后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先后筹措1500多万元资金建起6处拥有1200个摊位的大市场,仅1997年吸纳前来旅游交易的俄罗斯客商就达5万多人次,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的商户有300多家,实现经营流转额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边贸市场给抚远县带来明显效益,全县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不足千万元,1996年达1700万元,1997年达2300万元。 (抚远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