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
市委书记:沈玉成
1949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任现职。
副书记:宋恩华 李春一 王维丰 白亚光
市人大主任:孙永纯
副主任:王子芳 房淑敏 李朝瑞 张福才 杨德新 贾国臣
市 长:宋恩华 1952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9月参加工作,1996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杨锡春 王宝良 靖殿元 矫 健 姚寿鹏 高艳华
市政协主席:郑宏运
副主席:励树武 马广荣 肖广森 杨宝龙 马志国 金太云 郝东山 周元生 王启民
【概况】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整体实力又上一个新台阶。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分别比同期增长11.1%和6%。乡镇企业、区街经济、民营科技、个体私营等非国有经济的增幅保持在30%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5%上升到55%。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粮食总产量达130.6万吨,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稳步增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80%。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城乡市场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为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6%。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财政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工商税收达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7.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7.8平方米增加到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面积由17.7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6199元。有1026个行政村达到小康村标准,提前三年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
各项改革继续深人,23户国有企业依法破产终结,卸掉债务8.9亿元,冲销呆账坏账准备金2.8亿元;组建6个企业集团,集团总数已达38个,聚合资产84.8亿元;中小型企业改制面达71.3%;技工贸总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38.6%;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新增产值6亿元,利税6000万元。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城乡文化生活不断活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区、园、角为阵地,发展了一些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启动了牡丹江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建设,截至1997年末40个示范小区的规划和开发全部完成,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4.8%。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活动获得全国先进市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社会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开通了110报警服务系统,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迈出较大步伐,获全省洁净城市评比第一名、国家级园林城市先进市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称号,进入了省级文明优胜城行列。
【对外开放】 7项外经外贸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外经贸局获得了本省惟一一个“全国外经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认真组织和参加了第八届哈洽会、金秋节以及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招商活动,签订了50项利用外资项目,协议外资额共4.89亿美元。哈洽会签约26项,签约额1.01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项目87项,协议外资额3946万美元,占全省的84%,已有2个项目发放批准证书,3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金秋节签订外资项目8项,已有6个项目发放批准证书;赴美国、加拿大招商共签约34项,协议外资额4.48亿美元。全市审批三资企业35户,合同利用外资67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实际利用外资27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在利用外资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啤酒厂与香港粤海集团合资的1065万美元外资全部到位,形成年产10万吨能力,1999年将实现年产30万吨的目标;造纸厂与韩国大宇集团合资的999万美元外资全部到位,形成年产3.5万吨铜版纸的生产能力,壮大了骨干企业,推动了资产重组。开发了铁铬盐、石雕等12个出口新品种,开辟了乌拉圭、多米尼加等4个国际新市场,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7.77亿美元,出口创汇595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7%和39%,外贸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出口到6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由过去的以农副产品、资源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变,出口品种中地方品种占75%。
【对俄边贸】
充分发挥口岸优势,绥芬河市、东宁县带头,市区和其他县(市)积极参与,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使边境贸易呈现勃勃生机。全市边境贸易履约额达到7.12亿美元,占全市边贸额的71%,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91.7%。全年口岸过货168.77万吨,同比增长51.4%;过客6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在积极组织内地商品出口的同时,大力推进地方产品出口。推广了东宁县外辟市场、内建基地的做法,加强了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蔬菜基地发展到6万亩,水果基地发展到11.4万亩。绥芬河肉联厂建成投产,东宁吉信集团在乌苏里斯克建立了中国商城,设立摊位6000个,走出了一条货源、运输、销售一条龙的边贸新路子,全市边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绥芬河市、东宁县不断完善口岸设施,并进一步改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条件。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牡丹江民航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中俄公路客货运输已开通,实现了过货。绥芬河市和东宁县互市贸易区已被国家批准,争取到全方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
【发展旅游业】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论证,对牡丹江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总体规划,共创意设计了近中期开发项目63个,19个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旅游总投资达6.9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投资额为5.9亿元。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促销活动12次,与省内外40多个大旅行社通过交换客源等形式建立起联合协作关系。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有40余种产品参加国家展销和省级评定,黑宝熊胆系列产品、木制工艺品、根雕作品均成为知名产品,金秋节期间首次举办了旅游商品展销会,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制定了《牡丹江市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规定》和《牡丹江市旅游行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了16项行业标准,净化了旅游环境。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接待海外游客18.4万人次,外汇收入26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42%;接待国内旅游者142万人次,收入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100%。
【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1997年在全市市直机关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政务公开制、招投标制。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政府一级目标,成立了市推行“四制”领导小组,政府系统56家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全部制定了相应的推行细则,取得了显著成效。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彻底改变了职能部门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老形象。市公安局推行“公示制”,原来群众意见较大的办户口问题,已改变为群众一次办不成、二次送上门,受到群众的欢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土地局办理土地使用证比规定时限缩短一半,邮电局装移机比邮电部规定的完成时限缩短了2/3,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廉政建设。“四制”的推行把职能部门的行为置于全社会特别是服务对象的监督之下,执法程序化、公开化,使职能部门必须依示办公、依法行政,促进了廉政建设。省委宣传部将牡丹江市推行“四制”成绩当作全省开展“转变职能,服务基层”的典型,专门召开了现场会,向全省推广。
【整体搞活国有企业】 牡丹江市采取“先放小再抓大”的办法,缩短国有资本经营战线,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牡丹江市现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03家,其利税总额占全市工商税收的80%以上。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上,积极大胆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力求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一是在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出售企业产权缩短国有资本经营战线,集中资金投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改变花大本钱赚小钱的低效率经营状况和无力扶持骨干企业的被动局面。全市有70多个中小企业出售,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有153家企业完成改制。二是对有前途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吸收多元投资,由完全的国有国营转向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已批准的18家股份有限公司中已有14家规范到位。已上市的石化集团募集资金1.3亿元,灵泰药业集团利用股份公司功能,以不足2亿元的国有资产在5亿元的社会资产中起主导作用,吸纳了省内十几个药厂。三是放生危困企业,积极向大集团、大企业靠拢。先后有轴承厂等4个中型企业无偿划拨给北钢集团和西钢集团等成为其附属厂和配套厂,使企业走出困境。四是加快企业集团发展步伐。组建了30多个工业集团,聚合资产95亿元,吸纳中小企业309个。石化集团组建初期仅有资产8600多万元,截至1997年末已扩张到15亿元。水泥集团组建后,生产总量由全国同行业的第21位跃居第6位。 (牡丹江市政府办公室 毛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