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
市委书记:于晓东
1953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 11月任现职。
副书记:徐福和 张玉田 李秉德
市人大主任:张玉田
副主任:关永贵 岳彩荣 杨国才 乔玉泉 梁鹤先
市 长:徐福和 1946年9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7年3 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任现职。
副市长:张中元 高俊阳 赵学礼 林盛中 张力新 战佩山
市政协主席:孙作舟
副主席:王世翠(女) 李 森 曹振远 范玉仁 赵宗乙 张强 富 赵殿举
【概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9.5%、6.6%,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5%、20.6%、32.9%。社会固定资产总投 资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创历 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47.18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33.24亿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8.3%。畜牧业产值实现3.6亿元,比上年增 长8.1%,占农业总产值的24%。乡镇企业按新统计口径实现产值6.96亿 元,利税6755万元。造林13,133公顷,比上年增长12.2%,水产品产量 6104吨,比上年增长13.7%;养鱼水面达12万亩,比上年增长4.9%。工 业经济有一定发展。全口径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31亿元,比上 年增长2.5%;地方口径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5亿元、销售收入 1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10.1%,其中列入财政重点考核的国 有企业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分别比上年增长9%、19%、28.4%。商业 经济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2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分别为4.1%和4.6%,比上年回落 2.3和2.7个百分点。投资3200万元,新建市场3处,全市各类市场累计已 达224处。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59,047户,实现产 值2.87亿元、销售收入2.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30.2%和 22.1%;私营企业达633户,实现产值10,557万元,销售收入达18,65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24.2%和43.1%;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 113家,实现产值6863万元,利税102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0% 。对俄经贸继续回升,边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1%。发展三资企业10 户,合同投资为502万美元,注册资本为438万美元。财政、金融取得明显 成效。财政收入实现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财政支出6.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9%。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69.8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各项贷款余额为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科教兴市战略取得成果,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0项,科技对 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生巩固率 达到98.3%,有4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6个县(市)区 完成了高标准扫盲任务,黑河师专、师范、教育学院三校合并顺利完成, 市职教中心进入全省A级甲等学校行列。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艺术教 育、文学艺术创作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取得新成效。广播、电视人口混合 覆盖率分别达到95.2%和85.4%;城镇有线电视入网达6万户,其中黑河 城区入网率为95%,居全省先进水平。全市城镇程控电话已达12万门,90 %以上的乡镇实现了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竞技水平显著提高。全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大赛中共获奖牌20枚,其 中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4枚。全市有9名运动员达国家一级运动健将标 准,有3名运动员达国家级健将标准。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 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地方病防治获国家和省表彰。计划生育工作连续9年 兑现与省签订的一档责任状,计划生育率和农村一孩计生率分别达到94% 和9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9亿元,比上年增 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2563.7元,比上年增长5%;城镇职工平均货 币工资3989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住房砖瓦化率达到40.6%,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7%。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 积7.8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57.2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 到264.5万平方米。全市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 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农业提到经济工 作首位来抓,进一步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扩大了粮田面积,粮豆薯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7.6万亩,增长2.9%,增 产粮食0.39亿公斤,占粮豆薯增产总量的29%。扩大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幅 度,优化了种植结构,提高了单产水平,小麦、大豆、玉米、水稻四大作 物的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应用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1.3%、8%、10.9%和 21.8%,种植比例由1995年的32:58:8:2变为37:52:9:2,结构趋 向合理。由粮豆薯单产的提高而增加的产量占粮豆薯增产总量的71%。加 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对粮食增产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 。投人生产资金和亩施化肥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7.1%,完成中低产 田改造8.8万亩,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79台,农具650台,当年粮食生产战 胜了春旱、秋涝等多种自然灾害,获得特大丰收。全市粮豆薯总产、单产 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13.78亿公斤和222.4公斤,分别比历史最 高水平的上年增长10.8%和7.6%,小麦、大豆、水稻、杂粮和薯类产量 分别达到5.3亿公斤、4.68亿公斤、0.57亿公斤、0.11亿公斤和0.54亿公 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7.3%、13%、11.9%、58.8%和14%。
【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取得成效】 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6项,当 年竣工投产13项,结转下年3项,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49万元, 其中银行贷款5949万元,企业自筹3588万元,其他筹资3212万元,利用 外资200万元,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5项,其中当年形成批量生产的6项, 试生产的6项,正在研制中的4项。实际完成投资3989万元,其中银行贷款 2200万元,拨款160万元,省财政周转金1100万元,企业自筹529万元。 这些项目是依托黑河市资源,围绕电力、轻工、煤炭、建材、冶金、粮食 等行业进行改造、开发的,主要有黑河热电厂、水泥厂、多宝山铜矿、孙 吴卷烟厂、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公司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达效, 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890万元,利润6040万元,税金5391万元,可为 壮大地方工业经济实力做出贡献。
【边境贸易迅速回升】 从调整、完善、提高出发,采取多种措施 ,促进了边境贸易快速回升。在开拓市场上,采取政府带队出发、企业投 入运作的方式,先后4次组成6个团组对莫斯科、车里雅宾斯克、雅罗斯拉 夫尔等俄罗斯腹地城市进行访问考察,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赖奇辛斯克 和新西伯利亚由企业注册实体,建立了办事机构。在努力搞活经贸企业上 ,采取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出售、租赁、兼并等形式对25家企业重建机 制。重点扶持了骨干边贸企业,由联检部门、金融部门与企业结对帮扶, 争取护照签证、专营公司、对外经营权等经营条件,支持促进企业经营。 加强了企业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边贸企业管理的意见》、《关于 对市直属边贸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经营的意见》,推行了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对边贸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监控。开展了“宽松环境促进对外经贸 快速回升大讨论”,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对外经贸发展提高优质服 务,十几个部门对其收费项目进行了调整,口岸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此外 ,恢复了黑河口岸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工作,成立了国家认可的对外贸易纠 纷调节中心。边境贸易出现快步发展的崭新态势。1997年全市对外贸易进 出口总额实现12,0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备案 合同金额14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市直边贸企业经营亏损156.3 万元,比上年减亏71%。
【旅游业实现稳步高效发展】 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 来抓,把发展边境旅游放到与发展贸易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全面开展了 旅游资源普查,制定了具有黑河特色的开发旅游资源规划;狠抓了旅游市 场开拓,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改善了旅游发展环境,整顿了旅游市场; 加强了旅行社行业管理,在企业内部推行了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 革,使旅游业在规模、形式、速度、效益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年内共接待 出入境游客1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经营总收入4123万元,利税 6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3.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景区景点 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有较大进展。建成国家级旅游胜地1处,省级5处,新 开发了界江游、民俗游、疗养游、跨国游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业基 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点旅游景区的六要素基本配套,综合接待能力明 显提高。旅游纪念品生产开始起步。以木板画、桦树皮工艺品、木耳块、 山野菜等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都有一定发展,有4家企业被省 批准为首批定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旅行社已发 展到11家,固定资产达2830万元,各类旅游车辆40余台,直接从业人员 达1000余人。 (黑河市政府办公室 刘金玉 牟善江 于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