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努力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全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场物价回落到较低水平,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全省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本实现了稳中求进的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初步预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 8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 50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2.0%。
市场价格呈现涨幅低、波动小的特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强化宏观调控,供给能力大为增强,使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6%,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0.4%,物价涨幅总水平是90年代以来最低的一年。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16.5%、52.8%和30.7%,上年为17.9%、53.5%和28.6%;产品结构受市场商品供求的影响而略有调整,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而一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一般日用消费品及能源、原材料生产持续低速增长或下降。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改造和改组取得积极效果,股份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全省股份制企业已发展到15 161户,有22户企业、23支股票挂牌上市,共融资78.1亿元。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伊春6个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在兼并破产、增资减债、下岗分流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公司制改造进展顺利,有22户企业进行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全省共有57户企业基本建立起了以明晰产权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完善了13户大型企业集团,列入国家重点企业由19户增加到24户。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形式,进一步加快了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全省已放开国有中小企业2 845户,占地方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93.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此外,投资、科技、流通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项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明显进展。坚持抓发展促就业、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原则,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全年全社会有85.3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全省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相应的代管机构。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前进中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产品结构低层次,突出表现为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多,高精尖、名牌产品少,与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不相适应;受大环境的影响和灾害损失,居民收入增幅放慢,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二、农业
全省继续实施农业强省战略,加大了农业的投入力度,强化了农业的科技推广和基础建设,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仍获好收成。全省粮食总产量3 008.5万吨,下降3.1%。分品种看,呈“二增二减”趋势,水稻、玉米产量分别为925.8万吨和1 199.7万吨,分别增产7.5%和2.9%,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为285.2万吨和444.6万吨,分别减产13.2%和22.8%。经济作物中,除蔬菜、水果增产外,油料、亚麻、甜菜和烤烟产量大幅度下降。
林业产出略有减少。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全年完成幼苗抚育面积190.0万公顷,下降1.8%,完成造林面积28.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施,省森工系统完成造林面积3.4万公顷,人工促进更新面积4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9.6万公顷。
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牧业增加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大牲畜、猪、羊和家禽存栏均呈增加趋势。全年肉类总产量149.0万吨,比上年增长11.2%。水产品产量35.7万吨,增长10.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 45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年末农用拖拉机达69.8万台,增长0.9%,农用载重汽车达到1.0万辆,与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纯)125.8万吨,增长3.3%。农村用电量27.4亿千瓦小时,增长5.3%。
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销售不畅,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小,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低。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 33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02亿元,重工业增加值930亿元,分别增长13.9%和6.6%。国有企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4.3%;非国有企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4.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微型电子计算机、发电设备、化学原料药、彩色电视机、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增幅较高。水泥、化肥、合成氨、配混合饲料等抗灾物资及支农产品保持一定增长。原煤、木材、原油、钢材、发电量等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产品有所减少。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8.2,比上年下降16.2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效益的七项指标为:总资产贡献率9.9%,下降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1.2%,下降1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9.2%,提高2.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1次,减慢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7%,下降2.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5.8%,下降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 991元/人,提高15.6%。实现利税253.1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实现利润总额85.7亿元,下降29.6%。
由于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结构调整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不适应买方市场的阶段性变化,生产经营困难。到1998年底,全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428.1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企业亏损面36.6%,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4.8亿元,上升36.7%。其中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66.8亿元,增长36.3%。
纳入省政府扭亏增盈考核的地方国有企业取得明显成效,亏损企业亏损额27.2亿元,比上年减亏13.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8.6%,有80户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当年实现脱困。
建筑业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增长20.0%。其中: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 426.7万平方米,增长29.5%,房屋面积竣工率59.1%,提高8.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7亿元,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适当。1998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19.3%。其中:国有经济投资611.1亿元,增长17.2%;集体经济投资29.2亿元,增长29.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95.2亿元,增长38.0%;其他经济类型投资69.5亿元,增长49.8%。按计划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13.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06.8亿元,两项合计比上年增长17.2%。
投资结构进一步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全年农林牧渔业投资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1.3%,与上年持平。能源工业投资250.3亿元,下降0.6%,占全部投资额的31.1%。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76.5亿元,增长61.7%,所占比重由16.3%上升到21.9%。
房地产开发投资呈增长势头。全省房地产投资57.2亿元,增长27.5%;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404.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62.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7.9%和61.6%。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础建设、更新改造项目新增固定资产621.3亿元,增长30.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8.5%,提高6.1个百分点;竣工房屋面积3 072万平方米,增长30.0%,房屋面积竣工率68.5%,提高1.1个百分点;项目建成投产率54.3%,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
全年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1 925个,其中,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有:黑龙江化工厂、齐齐哈尔市北方洁具厂、哈尔滨建成精细化工厂、方正林业局造纸厂、大庆新华发电厂、牡丹江莲花水电站。全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天然石油开采341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4.6万千瓦,新建公路321公里,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 028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170万千伏安,通讯光缆4 300公里,啤酒5万吨。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890.4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1.5%。其中:铁路684.7亿吨公里,下降14.5%;公路140.4亿吨公里,增长3.2%;水运18.5亿吨公里,下降13.5%;航空1.0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完成355.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156.0亿人公里,增长2.7%;公路186.9亿人公里,增长8.0%;水运0.1亿人公里,下降50.0%;航空12.5亿人公里,增长7.8%。
邮电通信环境大为改观,业务量实现了高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08万门,增长16.6%,县和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已达78.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13.0%,提高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新增用户48.3万户,年末到达111.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万户,增长2.7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品种齐全,销售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49.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长幅度比上年有所回落。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17.9亿元,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8亿元,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9%和14.1%。分主要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83.5亿元,增长7.4%,餐饮业零售额77.2亿元,增长21.8%。
各种经济类型中,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迅猛,国有和集体商业比重下降。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24.9亿元,比上年下降3.8%;集体经济零售额99.1亿元,增长1.7%;私营经济零售额40.1亿元,增长17.8%;个体经济零售额456.5亿元,增长14.7%。城镇集市贸易比较活跃,实现成交额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各类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零售额442.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46.6%,肉禽蛋、蔬菜、水果等商品货源充裕、品种丰富、价格平稳;穿的商品零售额189.9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20.0%,衣着消费趋向个性和时尚,更加注重质量和档次;用的商品零售额294.1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0.1%,居民对用品消费选择性增强,质量提高。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年进出口贸易总值3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进口总值17.8亿美元,增长12.5%;出口20.3亿美元,增长1.6%。其中,边贸企业实现出口7.8亿美元,增长34.7%。在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一般贸易进出口25.6亿美元,下降1.0%。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增长8.6%。经年检整顿,年末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三资”企业3 858户,比上年减少350户。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9%,营业额1.5亿美元,增长54.3%。
国际旅游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8.3万人,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外国人34.1万人,增长12.3%;华侨、港澳台胞4.2万人,增长10.5%。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增长15.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省财政部门积极扩大财源,努力增收节支,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增幅。全年财政收入1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9%,财政支出280.8亿元,增长7.9%,保持了与国民经济的大体同步增长。
全省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 71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6.6亿元,增长12.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80.7亿元,增加19.7亿元,增长3.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6.7亿元,增加217.0亿元,增长12.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 85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0.5亿元,增长13.1%。其中:短期贷款2 315.6亿元,增加233.1亿元;中长期贷款428.7亿元,增加56.6亿元。年末货币净投放131.1亿元,比上年下降2.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承保额6 186.2亿元,保费收入21.8亿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亿元,增长3.1%;人身险保费收入10.0亿元,增长20.0%。财产险赔付金额8.9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0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全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790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2万人。科技经费支出21.1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支出5.9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642项,授权专利1 288项。
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1180份,成交金额1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8%和4.8%。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38所,在校学生12.5万人,其中研究生0.7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5.3万人。
普通高中在校生29.3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12.0万人,增加0.6万人。
全省初中在校生185.9万人,初中毕业升学率39.7%;小学在校生344.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1%,小学生升学率96.1%。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壮大。1998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5个,文化馆136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41个,档案馆17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5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6座。
卫生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1998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7 620个,比上年下降0.7%,其中医院、卫生院1 981个,下降0.9%。卫生机构床位数11.4万张,下降5.0%。全省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5万人,下降1.7%,其中医院、卫生院有医生7.6万人,护士、护师5.2万人。全省共有妇幼卫生机构169个,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在国内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金牌111枚,银牌123枚,铜牌113枚。全民健身运动推向新阶段,全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18次,参加人数达41.1万人。全省共有485.6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宣传执法进一步强化。以污染治理、大气环境和地面水保护为主的“蓝色工程”,以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绿色工程”,以增加环保投入为主的“金色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实施。1998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城市气化率为67.0%,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3 891人,环境监测站110个。自然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22个,总投资1.3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326个,总面积864平方公里。全省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38个,达标面积615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199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1.7‰,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6.4‰。年末全省总人口3 773万人,仅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 037万人,占54%;乡村人口1 736万人,占4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269元,比上年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由于特大洪灾的影响,我省部分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欠收,农产品价格降低,使农民收入有所减少,虽然丰产地区农民收入有较多增加,但欠产地区减产较多,这样,增不抵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253元,与上年比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0.9%。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3 303元,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城镇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43.5%,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 465元,比上年下降5.4%。乡村恩格尔系数55.0%,与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全年职工平均工资5 050元,比上年增长3.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7.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58.9%,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文庙)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是在哈尔滨文庙的基础上,经过维修,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文庙是一处三进式庭院的仿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 674平方米。整座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了一条中轴线。从南端影壁墙依次向北经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最后收尾于崇圣祠。东西牌楼、两庑、掖门、石碑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两侧,文庙的主体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先后开展了“哈尔滨文庙的建筑”、“孔子圣迹展览”、“张学良生平事迹展览”和“黑龙江民族文物实物展览”等大型展览,吸引了大批中外旅游客和专家学者。哈尔滨文庙已成为哈尔滨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与极乐寺、哈尔滨文化公园一起构成了哈尔滨市的重要游览区之一。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旅游景点”,并连续三年获得哈尔滨市“旅游杯”竞赛金奖。同时,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以其民族文化、儒学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等特色也吸引了不少中外专家学者,成为研究黑龙江民族文化和儒学的重要基地。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
电话:(0451)2528246 2522607(邹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