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998年,全省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和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压力下取得了稳定增长的好成绩;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 8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实现了年初确定的计划目标。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持平、增长10%和12%。
    农村经济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持了全面发展的势头。粮豆薯总产达到3 008.5万吨,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利润和实缴税金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0.2%和10.1%。农业产业化进入全面实施规划的攻坚阶段,各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筹划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库,调整了省级龙头企业,完成了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虽然洪灾给工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全省工业经济主体运行未受大的影响。随着启动内需、扩大投资的逐步增加,投资类产品稳步增长,其中水泥增长11.2%。机械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汽车7.1万辆,增长15%;发电设备362.7万千瓦,增长49.9%;彩色电视机82万部,增长25.7%;微型电子计算机6.5万部,增长1.7倍。全年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 33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6%,略高于8.5%的预期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逐月加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交通邮电、城市环保及市政、粮食仓储、城乡电网改造及经济适用住房等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5亿元,增长20.3%,超出预期目标5.3个百分点,对完成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较好。1998年列入计划的48个重点项目有40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技改投产达产项目255个。
    对俄贸易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拉动了全省对外贸易的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8.1亿美元,增长6.4%,略高于预期目标。其中,出口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进口17.8亿美元,增长12.7%。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对本省的投资减少,但欧美国家的投资大幅增加。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增长8.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6.2%。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金融平稳运行。财政总收入完成179.9亿元,增长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7.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8.7%;财政总支出280.8亿元,增长7.9%,其中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59.4亿元,增长7.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 71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7亿元。在新增存款中,居民储蓄存款占73%,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 85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0.5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占70.5%,中长期贷款占17.1%。信贷借差由上年的114.9亿元扩大到141.7亿元。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7%。除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商品零售价格微涨0.1%以外,其他各月均呈下降走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 269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 253元,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比上年实际下降0.9%。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67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55.3%。全省已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4 877个,实现了凡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建立服务中心的要求。全年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52.8万人;全省累计向52.3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共计6.5亿元,较好地解决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问题;接受再就业培训的下岗职工约50万人次。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六大科技系统工程标志性项目的实施,18个标志性项目顺利启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了全省重点科技项目库,有7个高科技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基本建设项目计划。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坚持“两为”和“双百”方针,加强了文学、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进一步繁荣了“黑土文化”。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进展良好。省图书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议书并完成征地工作,省广播电视塔主体工程已完成30%,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已通过国家计委立项,佳木斯大学主楼工程已经开工,哈医大一院住院大楼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乱占耕地现象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199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在各种矛盾和困难交织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所确定的各项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完成。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增加,再就业任务相当艰巨。(王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