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工作
本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已有3个年头。1998年,按照省级龙头企业的6条标准,对原100户省级龙头企业中不符合标准的16户,取消其资格或限期整改,同时,将效益好、机制新、有开发前景、符合标准的26户地市级龙头企业增补进来,形成了省级龙头企业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这110户省级龙头企业产业门类齐全,产品前景广阔,覆盖了33个行业和部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牵动力明显增强。12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对外招商新闻发布会,向中外客商和投融资机构介绍本省56个项目情况和优惠政策。共有15个项目签署了意向性合作协议书。其中,国外5个,国内10个,引资额计14亿元人民币。1998年,本省制定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基地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优质产品面积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全省优质大豆、小麦、无公害优质水稻、高淀粉玉米等生产基地面积已达5 000万亩,亚麻、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面积已达746万亩。拥有各类牧场2.4万个、饲养专业户56万户,基地牲畜存栏占全省总数百分比分别为:奶牛67%、黄牛53%、羊53%、生猪75%、家禽66%。这一年也是本省种植优质品种作物面积最多的一年。全省种植优质无公害水稻1188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313万亩、优质大豆1 352万亩、优质小麦779万亩、优质马铃薯160万亩,分别比计划高出48、31、35、55、60个百分点。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1998年,按照“建一个市场、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各地培育和组建了一批高档次、远辐射、多功能、与国内外市场紧密对接的大型农畜产品综合市场和各类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全省已建成农村交易市场1 161处,年交易额达101亿元,占全省商品市场交易额的20%。(王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