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1998年,黑龙江水路运输生产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罕见枯水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全省航运干部职工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千方百计抗灾补欠,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1.加大船舶运输和港口装卸统一指挥、协调力度,提高船舶和装卸效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揽货力度,调整运行组织和港口装卸,充分发挥了港航整体优势,特别是洪水回落后,全力以赴投入恢复生产、抗灾补欠之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企业作用,仅10月份全局完成货运周转量1.6亿吨公里,创造了近几年月产最高记录。2.充分发挥口岸作用,开展对俄贸易,以贸促运,通过加大与俄罗斯的贸易与合作,带动了客货运输和港口装卸,取得较好的效果。3.港口企业在努力搞好抢装抢卸、提高装卸效率的同时,还实施“物流”与“商流”相结合的经营战略,努力开辟和扩大港口货物交易市场,发展仓储业务,在吸引货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港口装卸和运输生产。4.积极发展高速客运。近年来,黑龙江航运在常规客船客运不景气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高速客运,相继投入水翼船、气垫船12艘。并根据客运市场变化,坚持“避开公路、开发边疆”的战略,把高速客运船舶重点投入国际对应口岸、黑龙江界河和松花江上游运输,努力开辟客运新航线。尤其是黑河至俄罗斯布市冬季气垫船运输航线,不仅适应了开封江期间国际旅游客运的需求,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进一步完善千吨公里与船员岗位工资含量“挂钩”的办法,较好地调动了船员多拉快跑的积极性,为全局抗灾补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洪水过后,采取超常规措施,利用泡沫代替浮标,尽快恢复、设置航标,为航运生产赢得宝贵的时间,提供了航道保障条件。在“春枯”、“秋洪”两个历史之最影响全局停航累计达104天,占全年营运期一半的情况下,全省水路完成货运量652万吨,货运周转量18.5亿吨公里,客运量45万人,客运周转量912万人公里,港口吞吐量820万吨。其中直营完成货运量250万吨,货运周转量13.5亿吨公里,客运量21万人,客运周转量652万人公里,港口吞吐量381万吨。除客运周转量外,其它生产指标均达到了上年的八成以上,在大灾之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于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