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
1998年夏秋之交,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不仅给沿江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黑龙江航运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灾害。其中严重受灾的有哈船厂和哈尔滨港,黑龙江航道局、佳木斯港、沙河子港以及哈尔滨、佳木斯两个船务公司的20多个港站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
哈尔滨船舶修造厂地处松花江北侧,西靠滨州铁路,南北东三面环水,在大洪水中靠5.8公里长的环厂大堤护卫,成为一座孤岛。在哈尔滨水位达到120.89米时,江面水位与船厂地面落差达3米左右,江面基本与滨洲铁路路基持平,路基底部管涌时现、环厂大堤堤脚渗水不断,险象环生,哈船厂随时都处在溃堤被淹的危险之中。特别是8月16日,哈船厂西部屏障滨洲铁路路基同时出现数个管涌的重大险情,其中最大的管涌直径近2米,经哈船厂千余名职工、家属奋力夜战4个多小时,控制住了管涌险情,保证滨洲铁路的畅通。哈船厂南闸口也是经常出现险情的地段之一,仅8月23日的重大险情中,船厂干部职工在一天内向闸口两则投放沙袋、混合土达365吨。据不完全统计,哈船厂抗洪期间,共接卸78节车皮的土石,用土石料5 400吨,编织袋10万余条,排除险情120余次,经过顽强奋战,保住了船厂区域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保住滨洲铁路的安全。
哈尔滨港重点是确保港口的煤炭、木材、粮食、砂石等货物和港口机械的安全。抗洪期间,组织管理局机关、哈港及在哈单位一千多名干部职工用18万余只编织袋在哈尔滨港区筑起4千多延长米的子堤、围堰,把江水抗拒在堤坝之外,确保了哈港几十万吨货物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佳木斯船务公司负责佳市坞区国堤1 010米。在大堤上投放了编织袋5万个、砂石土料1 000吨、机械设备10余台,几百名职工昼夜上堤,消除管涌险情多处,保住了大堤的安全。
佳木斯港在抗洪中迅速采取措施,把场存2 000吨粮食疏散到安全地带,为防止港区木材被水冲走,采取先用钢丝封垛,用原木扎成1 600米长的排圈的办法,保证了港区货物的安全。
黑龙江航道局在投入大量船舶,积极参加抗洪抢险的同时,根据航道、航标水毁严重的实际,采取超常规措施,设置浮标、恢复岸标,为抗洪抢险和恢复运输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抗洪抢险期间,黑龙江航运还充分发挥水上运输优势,树立了顾大局、识整体的观念,按省市防汛部门的统一命令和指挥在排除险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航运在支援全省抗洪抢险中出动船舶108艘,22 300吨位,运送抢险人员和受灾群众达3.3万人次,抢运救灾抢险物资4万余吨,为全省战胜特大洪水做出了重要贡献。(于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