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
1998年,在省内经济科学研究中,应用经济研究成果显著。马国良主编的《中国发展全书-黑龙江卷》(1997年12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系统、科学地回顾和总结了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
熊映梧主编的《黑龙江省二次创业评析》(1999年1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客观总结了本省一次创业的巨大成就及经验教训,并分别就黑龙江省二次创业的目标模式、产业结构优化、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展非国有经济的潜力、投资观念转变、投资趋向及加速经济外向化等诸方面,评析了本省二次创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从而深刻理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黑龙江省二次创业需要一整套与以往不同的七条对策建议。宋魁的专著《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概论》(1998年3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从东北亚的经济格局、东北亚市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态势以及东北亚经济区域化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关于东北亚崛起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主要特点:一是对东北亚的地理范围界定问题,独辟狭义和广义之分;二是从新的视角出发,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经验教训、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三是系统分析了东北亚商品市场、投资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的特点、结构和走势。王占国、孙伟化、李成龙等合著的《产权论纲》(1998年3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和历史任务出发,借鉴西方现代产权学派的有益研究成果,试图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的产权经济理论。该书主要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了产权理论的基本范畴与概念;对产权进行了分解和归类,提出产权研究应予充分关注的几个重要领域,并对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产权运营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在学术论文中,在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刘景林的论文《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述略》(《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1期)运用理论抽象方法,论述了四化目标论是周恩来经济发展思想的主题和战略目标,并特别指出了邓小平对四个现代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周琳的论文《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十周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和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战略、策略。从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的实际出发,形成整体的对内经济安全战略,从我国经济战略的重点和多方需要出发,制定灵活主动的对外经济安全战略;积极参加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范海燕的论文《论农民利益的实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二十周年: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忽视农民利益的问题,提出只有维护农民利益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核心是构建真正代表农民意愿的市场中介组织。宋魁的论文《关于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的对策建议》(1998年7月15日由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要报》第19期发表),不失时机地分析了引进俄罗斯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针对俄罗斯和本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文章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主管外经贸工作的王振川副省长对该文作了批示;9月10日李岚清副总理对该文又作了批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武恒聚的论文《关于住宅消费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998年第4期《黑龙江社会科学》发表),对我国自1996年以来提出的关于住宅产业化和住宅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新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评析。赵文焕为课题组长的研究报告《黑龙江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途径与对策研究》(1998年7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由黑龙江省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完成的软科学课题),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人手,对农业产业化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边开发利用阶段性成果,边总结提高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中,阐述了黑龙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途径与对策。(李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