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牡丹江职业教育

  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1.调整结构,扩大办学规模。在市区初中毕业生1万人中招收普通高中(计划内与计划外)学生不超过3800人,并规定各个初中学校控制报考普通高中的比例。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把电大、地方大学实体合并,成立高等职业学院;把5所行业、企业办的成人高校合并为成人高等职业大学。逐步构建起规模适当、门类齐全、层次衔接、功能完善、职前与职后教育沟通、质量效益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职教系统。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师技能培养。从1998年起在全市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竞争上岗,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市教委每年拨出20万元用于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3.走专业办实体的新路。通过职教中心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厂(场)、店等方式,创建专业实体,形成专业兴企和实体兴校的良性循环。市区职教中心学校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被确定为骨干专业后,兴办了汽车修配厂和汽车驾驶学校,仅上半年就创收20万元;宁安市职教中心学校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兼并了该市一个有300多名职工亏损百万元的服装厂,通过加强管理,调整产品的品种,仅生产中小学生校服一项就收入80万元。绥芬河市职教中心学校以国际旅游专业创办经济实体,成立教育旅行社,上半年为1 000多人办理赴俄罗斯旅游,创收近20万元。4.坚持科教兴农,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多功能作用。宁安职教中心学校1998年派出7名专业教师深入兰岗、平安等乡,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养殖新技术;宁安市在初级中学全面实行“双证制”即初中毕业生毕业前接受“绿色证书”教育,经农业部门考试合格发给“绿色证书”,1998年全市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1 200人领到“绿色证书”。(曲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