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社概况
1.深化新闻改革,增强报纸实用性。以一版为龙头进行三次较大力度的改革,成立要闻采编中心,由总编室、政教部、经济部3个部门联合组成。建立每日采访登记制、重要题目通报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改革的结果,新闻多了,实用性、可读性强了,推出的“国企改革纵深行”、“埋头苦干打基础,二次创业当龙头”、“黄金水道新观察”、“大众视点”等栏目受到读者广泛欢迎,一批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数十篇稿件分别被省市领导作了批示。为加大实用新闻的比例,还推出《市场》专刊,以实用新闻为主,进一步增强与读者的贴近性,成为东北地区城市党报中唯一一张面向市场的专刊。在对《新晚报》进行两次改版,增设市民生活部,开办“老百姓热线”专刊的同时,哈尔滨日报社完成了《城乡时报》更名为《哈尔滨日报·城乡新闻版》的改制工作;创办《都市资讯报·学生导刊》,年内完成刊号登记、人员招聘等工作,发行预订10万份;将《太阳岛》月刊改刊为《写字楼》,有关请示报告已经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复;《家报》筹办北京版,并在北京、沈阳、长春、大连、西安等地开办代印点,发行已覆盖三十多个城市;哈尔滨日报电子版实现每日更新,并开通了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至年底,该网站链接的中文报纸、刊物、电视网站已达290家。1998年,举办了“创造宽松环境·现场帮你办”主题系列活动、文明村镇竞赛活动、“抗洪赈灾、捐赠义卖”特别行动、“哈尔滨·1998抗洪文物征集”活动、中国·哈尔滨’98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二十余项重大社会活动,开发新闻资源,更加密切报纸与群众的联系。2.深化运行机制改革,走集团化发展新路。11月13日,经市委批准哈尔滨日报社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成立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报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年初,哈尔滨日报社在《城乡时报》、《家报》、《太阳岛》月刊3个编辑部实行工效挂钩试点。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实行聘任合同制和人事代理制。加强资本运营监控,成立报社资产运营管理中心。改造报社印刷厂,组建了首家股份制+租赁制+聘任制的报达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报社物业管理中心,由福利型行政管理体制改为经营型企业化管理体制。报达集团成立了海外部,成功打通了办理赴加拿大留学的业务途径;创建便民连锁有限公司;POTA牌单相电度表9月被电力工业部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测试验中心确认为国内仅有的两家长寿命技术电能表之一,11月又获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哈尔滨日报社各报刊发行呈良好势头,《哈尔滨日报》平时14万份,星期天21万份;《新晚报》27万份;家报10万份,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报社广告收入1.23亿元,实现利税6 345万元,人均利税5.8万元。自费订阅率、产值利润率继续在全国城市党报中领先。哈尔滨日报社在抗洪抢险中既担负抗洪报道任务,又是直接参与抗洪抢险工作的新闻单位,并向灾区捐款130万元,被评为省市抗洪抢险先进单位。1998年,哈尔滨日报社先后荣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20多项。(富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