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平房区

  区委书记:朴 逸 1955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8月任现职。
    区人大主任:朴 逸(兼)
    区 长:柳昌黎 1948年9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96年8月任现职。
    副区长:崔巍德 杨乃栋 王志法 郭景瀚 鞠邦彦(女)
    区政协主席:柳平清
    【概况】
    区属经济总产值135 637万元,销售收入147 028万元,利润总额3 3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21.6%和12.5%。财政收入3 65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7%。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92 466万元,比上年增长71.5%;销售收入完成73 731万元,比上年增长49.8%;利润1 971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8.2%。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09 872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0 085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1%。
    积极推进与驻区中直企业和单位的区域内经济联合协作,新办区域联合企业53户,区域联合企业新增产值21 170万元。招商引资总协议资金额1.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额1.13亿元,新办招商引资企业129户。以产权出售、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为重点,对国有商业和直属工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8户企业实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10户企业实行了产权出售,产权交易额543万元,盘活存量资产1 350万元。
    街道经济实现总产值11 070万元,比上年增长48%;销售收入10 320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利润总额371万元,比上年增长69.4%。
    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新增802户和80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扩大到12 086人;实现营销额36 450万元,产值1.86亿元。
    完善了畜牧小区规划建设,新建5个百头猪场和1个千头猪场,初步形成了3个区域化基地生产格局。新建大棚60栋、温室5 000平方米,粮食产量达到1 980万公斤,蔬菜产量达到6 300万公斤,为市场提供肉、蛋、奶分别为180万公斤、540万公斤和720万公斤。完成了工农水库总体规划,水库蓄水达80万立方米。
    完成了向东街和南海路7 190平方米的道路改造工程,维修道路16条,共39 660万平方米。与驻区企业联合实施拆棚还绿工程,共拆除棚厦1 300余个,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筹资140万元,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街心花园和绿化景点,新铺草坪35 750万平方米,植树8 100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1.74%。
    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5片危棚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占该区危棚房总量的52.5%,共拆除18万平方米的危棚房,新建住宅36万平方米,该区提前两年达到“九五”计划人均居住面积标准。
    初中升中专录取率、高考升学率达到55.8%和62.77%。举办了第17届卫星城音乐会。成功组织了侵华日军细菌罪证在上海、宁波等地的巡回展览。组建了该区第一所中医院,计划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达到100%和5.56‰。
    【科教兴区】
    实施星火计划项目7项,技术改造项目5项。研制、开发新产品10项,其中,电脉冲减缩技术在冷拔钢材中的应用、亚麻粉尘压碳机等新产品、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微型客货车、微型汽车专用空调机、汽车抗干扰高压阻尼线等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9项,大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养殖业主要品种良种覆盖率、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和90%。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全年有57名农民获技术员职称,100名农民获“绿色证书”。
    【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利用驻区中直企业优势,组织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自行消化下岗人员。同时,通过发展社区服务和个体私营经济安置下岗职工,创办了两条下岗职工再就业一条街,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26个、再就业服务站114个。全年安置下岗职工1 462人,安置率达80%。
    【社区服务中心】
    9月10日,投资300余万元,使用面积达1 000平方米的平房区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集托老养老、家政服务、就业、人才交流、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辖区、街、委3个服务网络,发挥16个项目的辐射作用,向广大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平房区政府办公室 丁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