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呼兰县

  县委书记:佟 彦 1948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王吉烈
    县 长:王忠新 1949年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6年1月任现职。
    副县长:严宝昌 孙申才 韩 臣 王春清 张凤兰(女) 马冰哲 张希清
    县政协主席:韩永礼
    【概况】
    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亿元,增长9.7%。财政总收入实现27 114万元,增长25.5%;地方级财政收入15 257万元,增长14.5%;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0 908万元,增长22%。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 648元,增长5.6%。
    农业
    粮豆薯总产10.01亿公斤,增长8.6%,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6%。造林4万亩,增长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6.9%。乡镇企业总产值36.6亿元,增长34.6%;利润1.96亿元,增长28.1%。
    工业
    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改组,盘活存量资产2.17亿元,卸掉债务包袱6 200万元,吸引资金投入2 800多万元,安置下岗职工2 000余人。完成技改项目7项,开发新产品4种。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利润实现1.07亿元,增长34.1%;税金4 680万元,增长12.1%。
    商贸
    各级各类市场达58处;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8.1亿元,增长25%;个体工商户达到1.5万余户,增长21%;私营企业285家,增长20.3%;从业人员达2.6万人,增长18.8%;上缴税金1 300万元,增长13%。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5.2亿元,增长17.6%;保费收入3 038万元,增长5.3%。
    外向型经济
    利民开发区累计投资2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批准进区企业30户,投资超千万元的8家;累计进区企业130家,开工开业的生产经营型企业87家。被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为“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利民开发区总产值实现18亿元,增长29%;协议外资额3 000万美元,到位1 594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5.3亿元,到位1.26亿元;出口创汇2 300万美元。
    城乡建设
    进行各类建筑工程42项,总面积13.1万平方米。彻底改造3.62公里的南北大街,铺修了东直路1.7公里黑色路面;铺设供水干、支线2 800延长米;改造维修路灯450盏;新增绿地6.6万平方米,城区植树2.9万株;铺装砂石路69万平方米,铺装率76%;翻、扩、新建农房14.5万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6.3平方米。开通了3.9万门程控电话,通讯网络已覆盖全县,并与国际联网。
    社会事业 共组织实施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20项,推广传授实用技术60余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素质教育取得新成果,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7.06%;投资2 450万元,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2.2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在市第15届运动会上获得奖牌131枚,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抗洪抢险获得全胜】
    8月,松花江大堡站最高水位达到119.07米,超警戒水位2.16米,超历史最高洪水水位0.66米,呼兰河大桥站最高水位达到115.2米,超警戒水位2.2米,超历史最高洪水水位0.55米。全县投入2 250万元,出动抢险人员30多万人次,出动车、船3.2万台(艘)次,完成土方55万立方米,以10~20年一遇标准的堤防抗御了1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做到了不溃堤、不垮坝、不死人,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被评为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南北大街改建工程竣工】
    南北大街是哈伊公路呼兰镇内段,是国道222线出入哈尔滨的咽喉路段,全长3.62公里,建于1984年。针对路况差、不能满足需要的实际,筹集资金2 941万元,把原来的12米宽黑色路面改建成16米宽的白色路面,并对道路两侧建筑及道路附属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
    【粮豆薯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
    呼兰县全面实施“科技兴农”,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遭受春旱、冰雹,特别是夏季特大洪水袭击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好收成,粮豆薯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利民开发区被确定为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  利民开发区为广泛开展同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俄罗斯的经贸科技合作,利用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互访并发表联合公报的机遇,申请创办哈尔滨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于6月18日挂牌。(呼兰县政府办公室 范术堂 刘吉润 赵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