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
县委书记:徐 福 1948年1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1997年8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张 敏(女)
县 长:任继福 1952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任现职。
副县长:赵洪君 邱德喜 孙 玉 孙雪夫
王少维
县政协主席:赵有山
【概况】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8亿元,比上年下降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比上年下降37.9%;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亿元、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6.3%。
农业
粮豆薯总产达到1.2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年下降30%,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 350元,比上年下降33.4%。新一轮土地承包工作基本完成。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新增造林面积3.6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农民人均占有林地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3.8%。
工业
纸业公司与德国合资合作的纸餐具生产线投产。山花饮品公司投资220万元,新上一条纯生啤酒、纯净水生产线,成为东北三省首家纯生啤酒生产厂家。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63 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2718万元,比上年增长8.3%;县属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5 544万元,利税1 400万元。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 666万元,利税330万元。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4 811万元,比上年下降3.9%,融资8 9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0 935万元,比上年增长9.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3 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城乡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 896万元,比上年增长33.6%。镇内动迁改造面积8 000平方米,新建楼房18栋,建筑面积64 311平方米。农村康居工程砖瓦化率达到59%,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7%。县政府投资1 400万元,办了5件实事:完成了镇内通江街(北段)和工业路道路改造、实验小学综合楼建设、铧子山水库溢洪道整修、殡仪馆燃油炉改造、松花江干流通河镇段堤防护坡5期工程。
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经济实现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税1.1亿元。
社会事业
新建中小学校舍23处,总面积11 000平方米。全县“四苗”接种率达98%,实现了连续19年无小儿麻痹发生。食品卫生监测总合格率达94%,有10个村屯(场)新打了深水井,受益人口8 276人。计划生育率达到95.3%,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8.9‰,计划生育合格村比例为86.3%,合格居民委达到61%。广播电视及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城乡有线电视入户达1万户,通河镇内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68.5%。
【实施再就业工程】
县政府与各部门、各单位签状立标,建立督办机制,成立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下岗职工培训中心等,共安置下岗和失业职工3 920名,占下岗失业职工总数的68.2%。年发布劳务信息42条次,输出劳务人员223人,组织自谋职业和职业介绍活动达3 500人次。全县有14个企业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或工作站。
【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新成果】
全县森林面积62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狠抓了森防“五落实”(责任制落实,宣传教育落实,预防措施落实,队伍建设落实,联防群治落实)。连续20年无森林火灾。继1990-1992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1988-1996年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之后,1998年县防火办内业建设和专业扑火队建设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林业局检查,被评为第一名。
【农业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农田受灾面积47.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4%。其中绝产面积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8%,北部山区受雹灾面积3.5万亩,绝产2万亩。山洪灾害面积2 000亩,全部绝产,毁坏耕地7 5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
【自救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被洪水围困村屯的群众得到了及时转移和妥善安置,没伤亡一人一畜。入冬前,新建民房7 060间,占倒塌民房的52%;发放赈济口粮421万公斤,占所需口粮的53%;解决棉被2.8万床,占所需棉被的100%;灾区学生入学率和防疫灭病率均达到100%。(通河县政府办公室 陈少先 廉世广 李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