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齐齐哈尔市

  市委书记:范广举 1946年2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7年9月任现职。
    副书记:李振东 张金峰 罗文孝 邓 华
    市人大主任:范广举
    副主任:袁廷树 张泽民 尹树全 杨树新 凌云禔
    市 长:李振东 1942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陈鹏飞 赵世贵 杨耀寰 杨贵才 林秀山 张志良 刘玉华(女)
    市政协主席:金呈祉
    副主席:王 玉 马学云 辛培之 朱广盛 伊忠义 张福春 王桂梅(女) 曹振德 王 宏(女)
    【概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72.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8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14.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9.1%、29.5%和31.4%调整为34.5%、31.0%和34.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农业
    全市粮豆薯总产量达到478.1万吨,比上年下降18.5%,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8.5亿元,下降7.3%。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1万亩,育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1.1%。年末大牲畜存栏79.1万头,比上年下降2.1%。全年肉类总产量23.0万吨,增长4.2%。
    工业·建筑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36.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5.4亿元,增长1.4%。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7万平方米,下降4.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6.6万平方米,下降14.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3.0亿元,增长2.9%;非国有经济投资3.8亿元,增长2.9%。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328个,比上年下降10.6%。
    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43.4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8.4%;旅客周转量完成39.0亿人公里,下降0.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42万门,增长10.5%。年末市内电话31万户,增长19.2%。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2%。城乡集市贸易市场283处,成交额3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0.9%。
    对外经贸
    全市利用外资实际到位3 5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 322万美元,下降5.6%;间接利用外资2 200万美元,增长4.8%。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5 46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7%。其中,出口总额4 409万美元,下降15.2%。
    财政·金融·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2亿元(含上划为17.91亿元),比上年下降0.2%;支出15.77亿元,增长7.4%。年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3亿元,比年初增长10.4%。各项贷款余额271.9亿元,比年初增长8.3%。全年承担各类保险金额5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保险收入3.1亿元,增长20.0%。
    科学技术·教育
    全年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00项,比上年增长11.1%。获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9项。完成新产品开发315项,完成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20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 000项,合同金额4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4.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0 573人,接收学生5 113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3 613人,初中在校学生30.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8.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初中入学率为96.3%。
    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2个,广播电台10座。年末全市有各种卫生机构577个,拥有病床1.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全年该市体育健儿在国家比赛中获金牌58枚,银牌41枚,铜牌38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城镇为91.7%,农村为78.0%。
    环境保护
    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7个,自然保护区8个。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0个,总投资6 000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总面积99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7个,达标面积60.9平方公里。工业废气处理率92.1%,废水处理率89.0%,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2.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99.0%,与上年持平。大气总悬浮微粒为每立方米236微克,比上年降低104微克。
    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04‰,人口死亡率为4.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2‰。年末全市总人口550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89元,比上年增长2.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021.9元,下降13.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 000元,下降1.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7.2平方米提高到7.5平方米。
    【夺取抗洪抢险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面胜利】
    自6月下旬开始,嫩江流域连降大到暴雨,嫩江干支流水位连续暴涨,接连发生4次特大洪水,水位60天居高不下,整个嫩江流域全线告急,史所罕见。全市上下紧急动员,省委、省政府在该市设立了抗洪抢险指挥部,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等省领导坐镇指挥。1.2万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预备役战士参加抗洪。在抗洪关键时期,全市每天都有40万军民、5万台次车辆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经过全市军民的浴血奋战,终于用20至50年一遇标准堤坝,抵御了300至500年一遇的洪水;安全转移72万灾民,无一人死亡。实现了保住齐齐哈尔城区和沿江重要城镇的安全,保住嫩江干堤和大中型水库的安全,保住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目标。抗洪抢险结束后,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上来,在社会各界支援下,全市上下全力组织新建和抢修灾民住房,采取广泛开展捐赠活动、派医疗防疫队、下拨救灾物资和资金等措施,妥善解决了广大灾民衣、食、住、医、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先后到该市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第一线视察。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再就业工程】
    以“三改一加强”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大集团战略,加快公司制改造,下大力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新组建企业集团6户,新改制公司制企业24户,规范完善28户,8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按计划实现减亏扭亏。黑化、黑龙两支股票上市,募集资金6.08亿元。对2 442户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出售、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面达到85.9%。有32%的国有企业采取了“倒推法”,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以“四分开一完善”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全市粮食收储企业比上年同期减亏37%。多渠道安置下岗职工12.1万人次,再就业率为65.6%。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510个,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 907.2万元。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针对十年九旱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害施治,在挖掘地下水、利用地上水、实行旱改水、发展节水灌溉上狠下功夫,全年共打各种机电井24 977眼,抢修机电井和设备11 849眼和16 363台(套),发展旱改水面积20万亩,旱灌面积268.9万亩,节水喷灌面积130万亩。坚持把推广农业科学适用新技术,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重点推广了55项农业生产新技术,完成“四大作物”生产技术规程1 308.28万亩,建立“两高一优”示范区694个。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全市共筹集农业生产资金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投入农机具更新资金6 629万元,增长22.9%,是该市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居全省首位。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粮、麻、糖、乳、薯、菜、鹅、石材等22个主导产业群,各类龙头企业达115户,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52个,年交易额达34.32亿元。
    【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市情出发,把经济结构调整摆到突出位置。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粮经作物比由上年的89.9:10.1调整为87.6:12.4。针对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和支柱产业断层问题,共投资6.52亿元,对冶金、机械、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围绕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依托资源开发和盘活资产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第十九届冰雪游览会和第七届观鹤节,参加第九届哈洽会并组织企业赴厦门、深圳、青岛、西安、北京等地广泛开展经贸活动,扩大了招商引资成果。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到国家重点支持的嫩江干堤加固、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增投资1.8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加强。(齐齐哈尔市政府办公厅 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