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县
县委书记:那庆宽 1947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6年5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陈东霞(女)
县 长:杨亚森 1957年7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任现职。
副县长:辛元珠 官贺廷 周维友 邵青山
曲秀丽(女)
县政协主席:张振发
【概况】
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5.5亿元,比上年下降0.3%;第二产业实现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第三产业实现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农业
总产值实现7.11亿元。粮豆薯总产和单产分别达到6亿公斤和220公斤,在大灾之年取得较好收成。畜牧业产值实现3.9亿元,比上年增长9.9%。牛、猪、鹅饲养量分别达到14.5万头、45万头和300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9%、11.7%和14.9%。乡镇企业总产值、增加值、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缴税金分别实现5.3亿元、1.5亿元、6.1亿元、5 197万元和870万元,比上年增长34.9%、27.8%、42.7%、52.9%和16%。
工业
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实现2.5亿元和3.3亿元;税金实现2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9.4%。重点考核的14户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4 367万元,比市下达计划增长9.2%。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公司制改造企业16户,股份合作制改造企业14户,产权出售企业14户。逐步构建了以糖鹅瓷薯为主体的经济四大支柱。
财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7240万元,增长6.3%;零售价格指数为99.6%,下降2.3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企业(不含粮食企业)销售收入实现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利润完成50万元,增盈50万元;税金实现680万元,比上年增长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 640.3万元,比上年增长2.9%;支出完成7 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2万户、3.9万人;私营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454户和3 876人,比上年增长32%和38%;上缴税金1 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社会事业
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主线,大力推进经科教一体化进程。落实科技项目23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0%,灾区无一人因灾辍学。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468名,高考升学率达46.3%;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适用人才1 976名,促进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先后有18人在市级以上书画展(赛)上获奖,有21人在市级以上体育运动比赛中摘取奖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先进水平。计划生育率为98.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4‰。城乡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在县城,投资200万元,对东环路进行了改造;投资150万元,实施了以美化、绿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工程”。在农村,结合灾后重建,制定并全面实施了小城镇和村屯建设规划,完成规划修编240套,辟建农民住宅新区5处。社会治安不断加强。全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22起,综合破案率达73.3%。
【抗洪抢险,抗灾自救】
1998年,依安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为全省9个特重灾县之一。18个乡镇普遍受灾,其中14个乡镇严重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1.5%:127个村的550个自然屯被水围困,倒塌房屋3 320户;水毁田间水利工程189处、公路桥梁6座、涵洞49道、公路路基21公里;输电线路、通讯设施、粮库仓储均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9.86亿元。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县人民与洪灾进行顽强抗争。成功解救和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16 828人。组织5万余名干部群众,对险工弱段加高加固,死看死守,保证无一处溃堤、决口现象发生,五库(双阳、上游、跃进、东风、三里水库)、四河(双阳河、乌裕尔河、太西河、宝泉河)、一川(太平川)均安全渡汛。洪水过后,灾区人民以一年受灾一年恢复为目标,全力进行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当年新建水毁房屋5 997间,修复高危房1 599间。12户因灾停产企业在短期内全部恢复生产。抽调504名医务人员,组成14个医疗队,深入灾区强化防疫。通过向上争取、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4 520万元和2 000多万元的物品。(依安县政府办公室 杨易军 万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