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
县委书记:王凯然 1945年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2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潘恒茂
县 长:孙 庶 1950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2月参加工作,1997年9月任现职。
副县长:艾永德 黄 印 张凤荣(女)
何晨光 徐邦学 曲贵宾
县政协主席:鹿兴海
【概况】
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42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65亿元、1.55亿元和2.22亿元,除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比上年略有下降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 964元,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 040元,比上年增长21.7%;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2 269元,比上年下降16.2%。
农业
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74亿元,比上年下降14.9%。粮食生产在灾多灾重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县粮豆薯总产实现5.13亿公斤,仍保持在5亿公斤以上。畜牧业坚持“反弹琵琶,逆向开发”指导方针,以培植优势品种和特色畜禽为重点,注重规模养殖,促进了产业化升级。全县畜牧业产值实现1.7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2%,被评为全省畜牧工作十佳县。乡镇企业突出抓了资源加工项目建设和股份合作制推行工作,完成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实现税金313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全年完成造林3.02万亩,森林覆被率提高到24.3%,被省市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县开发养鱼水面3万亩,比上年增长11.5%;实现渔业产值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被评为全省驯化养鱼先进县。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完成了土地延包工作,全县人均承包田6.38亩,有3.79万新增人口得到了承包地。下力气减轻农民负担,全县共清理1996年以来农民不合理负担33项,清退2 080万元,农民不合理负担得到有效遏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先进县。
工业
通过强化“五抓”(抓改革、抓启动、抓招商、抓清欠、抓管理),促进工业经济在困境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全县国有工业实现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县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159户企业有148户初步完成了改革任务。采取调整企业领导班子、帮助协调资金、调剂闲置设备等措施,先后启动了麻纺厂、白酒厂、制砖厂等8户停产半停产企业,使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组织企业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500万元,对脱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棉织厂、乳品厂等企业实施了租赁经营。
财贸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8%,增加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4%,下降0.6个百分点;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实现6 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9 985万元,比上年增长5%;县本级支出8 85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9.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9%。通过实施“跨越工程”,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的膨胀。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万户,私营企业达到528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8%;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1 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占工商税收的25%。被市政府评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
社会事业
全县累计涌现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村557个。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升学率为96%;初中升学率为45.5%;高考升学率为40%;扫盲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省“两普”教育十佳县,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计划生育率达96.68%。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工作被评为全市第一名。认真实施了再就业工程,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1个,再就业服务站29个,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共安置下岗职工3 035人,再就业率达到73%。
城乡建设
小城镇和农村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竣工投入使用住宅面积59.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47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达到59.5%,被评为全市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25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线810延长米,改造旧管网620延长米。全面开展了城镇绿化美化工作,城镇新增绿地面积4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0%。(克山县政府办公室 刘 森 赵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