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
市委书记:张文树 1944年9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7年11月任现职。
副书记:丁乃今 韩守信 吴 炜 武贵发
市人大主任:刘继民
副主任:王稔年 刘崇举 姚 彬 刘永斌
翟增仁
市 长:丁乃今 1953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1997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苏 德 邓 华 任振民
符凤春(女)
张 森 曹国辉
崔德文 朱成富
市政协主席:张文树(兼)
副主席:姜 冷(女)
刘化久 杨宝琛
栾庆华 赵伟光 姜永贵 刘景民
单志录
【概况】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增长11.0%。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又有新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0.5%。农业总产值达3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农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乡镇企业产值、收入、税金实现55.1亿元、48.9亿元和5 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3%、37.4%和6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69元,比上年增长10.5%。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专业乡、村分别发展到14个、313个,分别占总数的23%和47%,特色农业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42%;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进一步提高,建设优质水稻基地面积42万亩,韩式烤烟基地面积7万亩,名优新特菜基地面积260万平方米,迪卡猪基地13个,存栏种猪39 500头,新增蔬菜棚室面积115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 071万平方米,新增果树面积1.1万亩,累计达到16.1万亩;科教兴农成果显著,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3%,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比上年增长48%,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
地方工业增长势头不减,拉动全市工业稳定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71 327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235 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地方工业完成销售收入647 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工业完成利税45 606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利润完成13 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步增长。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得到有效落实,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4项,列入计划考核的20个达产达效技改项目,新增产值3.85亿元,利税4 600万元。开发新产品51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3项,国内水平11项,省内水平17项。有39个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创产值8 400万元,利税1 540万元。
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积极扩大对外交流,推进以俄罗斯为重点的经贸和技术合作,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边贸完成进出口额5 724万美元,分别增长20%和62%,输出劳务866人。内贸狠抓资产经营、发展市场和整顿流通秩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9.4亿元,分别增长8.1%和4.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年初控制指数回落0.7个百分点。开发了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引进域外到位资金9.5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有了新突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和11%。抓大户示范带动,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提档升级,从业人数、完成产值、实现税金分别增长61.3%、63%和38.5%。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9 68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 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02%;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 64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666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24.9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为144.5亿元,比年初增长21.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市中心区主要街路和背街巷道改造、市区部分排水网和热网改造、住宅开发和广源小区建设、公共汽车新站、城市绿化等各项重点工程。201国道鸡勃段胜利通车。北环路西延、方虎路城子河段和密山段改造、公路仓储转运中心、邮件处理中心、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按计划推进。加快了村镇建设步伐,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8.9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66%,比上年提高11.2%;乡村主干道铺装率99.27%,比上年提高2.12%;农房砖瓦化率70.55%,比上年提高10.89%。农房砖瓦化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增幅列全省第一位。
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兴市取得新成果,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星级文明户达到12.2万户,有218个单位通过市级文明单位考核验收,有16个单位通过省级文明单位考核检收。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8%,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实施科技攻关项目70项,新增产值5 480万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四率均超过省规定标准。文化事业成果丰硕,一批艺术精品在全国获奖。广播电视事业在省建功立业评比中荣登榜首。城乡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开展,在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落实,本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4枚、银牌43枚、铜牌22枚。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77‰,自然增长率为5.39‰,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6%。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8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08件。以严打整治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重大案件发案率比上年下降2.2%,重、特大案件破案率分别提高21.8%和43%。向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市直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广泛开展了一带一活动。社会各界共向特困职工捐款捐物合计总价值400万元,向水灾地区捐款捐物合计总价值437万元。
【搞活国有企业有实质性突破】
抓住搞活地方国有企业这个中心,全市在推进以明晰产权、优化资产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层实施、一企一策”的方针,采取财政支柱企业重拳出击,微利企业灵活应战,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分散突围的措施,对市直84户企业进行改组、改制,77户初步完成了改制工作。其中,组建集团3户,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16户,实行股份合作制12户,实施兼并3户,租赁和委托经营15户,破产8户,一企多制9户,分立经营10户,国有独资公司改制1户。在资产重组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经济原则,向大企业、大集团、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靠拢,寻求合作伙伴,攀高结贵,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资产重组。成功地实现了兴凯湖啤酒集团与青岛啤酒集团的资产重组。市锅炉厂与江苏太湖锅炉集团、市电机厂与京海公司的资产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分配体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市政府拿出200万元,重奖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的贡献和所得得到社会承认,调动了经营者积极性,对推进国企改革,搞活国有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运用国家搞活国有企业政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进展顺利,促进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下达给鸡西市的1.23亿元呆坏账准备金指标全部批准核销,21户企业享受到试点政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契机,筹集建设资金9.5亿元,抢上和开发了一批交通信息、储备粮库、农林水利、城乡电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适用住宅等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的大项目。投资7.4亿元,开发建设安居工程9 000户、67.53万平方米;投资2 000万元,对市内中心大街、祥光路、兴国路、东风路等主要街道进行了大修;投资1 058万元,对市区排水工程进行了一期改造;投资1 200万元对市内6个项目43个单项工程的热网进行了扩径改造;投资500万元,建设了滴道引水工程,使该区15万居民吃上标准的饮用水;投资817万元,对市内2 521盏路灯进行了全面改造等等。出台了《鸡西市城市管理规定》,拆除私接滥建、有碍市容的门市房2万平方米,清除不规范牌匾广告和违法违章建筑4 500多处,取缔了一批污染城市的营业性场所。
【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
把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场,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举办“爱我家乡十大景区评选活动”;科学地制定了《鸡西市1998—2005年旅游业发展规划》;狠抓旅游市场开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整顿旅游市场;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麒麟山旅游度假区、环兴凯湖旅游度假区、虎头旅游开发区等三大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实现了起点高、速度快、效果好。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7 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旅游创汇99.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旅游业开发建设安排了大批就业人员。直接从事全市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施工、个体办旅游、经商、餐饮服务业人员达8 826人,间接参与旅游业人员达2万余人。(鸡西市政府办公室 宫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