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春市

  市委书记:王利民 1949年9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任现职。
    副书记:吴杰凯 董绍林 张永刚
    市人大主任:印廷文
    副主任:李长富 陆世贵 刘春雨 陈丛礼
    市 长:吴杰凯 1951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任现职。
    副市长:孟宪斌 沙英华 姜言福 张书杰(女) 李长祥  安荣俊 耿意志
    市政协主席:王利民
    副主席:张宝兴 张树范 王文斌 冯永明 李长润 柴振山 王志山 李铁航
    【概况】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长10.6%;财政收入完成19 413万元,财政支出扣除省专项支出后完成35 198万元,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加减与省各结算项目后,市本级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县级当年净结余47万元。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市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完成5 129万元,比上年增长35.2%。森工企业全面落实增收节支的12项措施,超计划完成了9 000万元的挖潜增效指标,大幅度降低了企业亏损,提高了工业经济增长质量。
    农业和多种经营
    全市农业生产在局部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总体上仍然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36.2万吨,基本保持了上年水平。无公害水稻、大豆、蔬菜基地、林蛙养殖基地、江水养鱼基地建设都实现了预定目标。农业总产值实现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森工多种经营总产值实现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非国有经济
    乡镇企业完成改造项目56个,启动工业小区21个,实现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利润和税金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5.4%。新增个体工商户10437户,总数发展到5.5万户;新增私营企业44户,总数已达204个;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全市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实现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3%。
    特色经济
    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优选家具、人造板、小木制品、绿色食品、药业、建材6大产品系列和旅游业作为发展重点,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家具、人造板、小木制品产值分别实现5亿元、3.5亿元和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4%、4.5%和17%。改造了6户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旅游业发展势头看好,全年到伊春旅游人数是上年同期的3.9倍。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7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6亿元,房地产投资9 500万元,其他投资3 20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朗乡刨花板厂技改工程已通过验收,投入正式生产;汤旺河刨花板厂二次贴面工程全部完成,进入试生产;金山屯造纸厂改扩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鹤伊公路完成投资3.82亿元,各项工程量均按计划进度完成。通信业共完成投资1.8亿元,GSM工程扩容工程、新上模拟移动服务网一期扩容及A网优化改造工程等全部完成。公共设施重点完成了市区4个商贸市场改造、水上公园一期工程、恐龙博物馆和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
    产权制度改革
    将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刨花板、中密度板、细木工板企业的优良资产跨区域重组,组建了林都人造板股份有限公司。抓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对铁力干馏厂实施了破产,对汤旺河刨花板厂和浩良河水泥厂实施了兼并,全年全市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3.8亿元。全市已有809户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方式改革,中小企业放开搞活面达到85.9%。
    科教、社会生活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42项,投入资金2 697.8万元,实现当年效益6 179万元,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比上年增长4.1个百分点。全市共投入1 512.3万元用于教学条件改善,投资713.3万元为教师建住宅楼9 334平方米。在全市100%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比全省提前一年达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08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 503元,比上年增长12 01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97平方米。
    【为群众办实事】
    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工资发放、再就业、扶贫解困、城镇建设、公益事业五个方面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市政府第一次与34个单位签订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责任状,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工作正式纳入了考核内容。30个签状单位兑现了保工资目标,有的单位还补发了2~6个月的陈欠工资,全市新欠工资额比上年下降53.8%。下岗职工安置率达71.3%。全市已有5 594名特困职工实现脱贫,脱贫率达74.4%。共投资6 000多万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三级干部会议】
    2月8日,连续第二年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对学习推广铁力经验进行再总结、再估价,对下步继续深化和推广铁力经验、加快缓危解困攻坚战进程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在铁力经验的示范、带动下,以争取谋划和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重点,在保护、培育、发展森林资源上做出了新成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在寻求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上取得了新突破;以推进“六大产品系列”开发和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为重点,着手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以强化管理、挖潜增效为重点,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新提升;以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在招、引、联上取得了新成果;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和开展文明城创建活动为重点,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
    市委市政府确定1998年为招商引资年。精心组织参加了第九届哈洽会,成功举办了’98小兴安岭森林节暨家具林木产品展销会,在北京举办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50周年成果展暨伊春市家具林木产品展销会。适时开展了赴云南、四川等对外招商活动,共签订合作项目和贸易合同588项,签约总额达35亿元,其中,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引资额4.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2.4亿元,是上年的4.6倍。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实际利用外资306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 786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户。
    【转岗分流与再就业】
    全市按照“两多两少一同步”(多转岗、少下岗、多分流、少托管,同步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总体要求,继续把分流人员作为企业缓危解困的突破口来抓,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年分流人员3.5万人,安置率达到71.3%。做到了正常发放离退休职工退休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
    【北京展销会】
    11月18-24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50周年成果展、伊春市(北京)家具林木产品展销会”,这在伊春开发建设5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展销会产品准备丰富,商贸效果良好,应邀光顾展销会的客商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和意向66份,签约总额达55 409万元。其中,合同总数61份,金额40 875万元。在7天的时间里,充分展示了伊春开发建设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巨大成绩,展示了以6大支柱产业、11大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全市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丰硕成果。
    【“扶贫解困献爱心”活动】
    全市各级干部共与9 639户扶贫帮困户结成对子,为下岗特困职工新办理特困证3 283个,特困证发放总数6 166个;累计筹措帮扶资金实物折合人民币2 887.5万元,比上年增加1106.5万元,实际投放2 005.1万元,比上年增加1 075.1万元;启动实施开发扶贫项目10 457个,比上年增加3 983个。全市已有5 594名特困职工脱贫,占特困户总数的74.4%。在农村扶贫方面,投入资金359万元,共实现农村脱贫户360户,当年脱贫率达到35%。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制定了《伊春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全市16个林业局(不含带岭局)划分为10个全部转型企业和6个部分转型企业两类。全部转为营造林事业单位的林业局有:双丰、铁力、桃山、南岔、金山屯、美溪、乌马河、上甘岭、五营、乌伊岭;部分转为营造林事业单位的有:朗乡、友好、新青、汤旺河、翠峦、红星林业局。重点抓了速生丰产林、原料林、经济林、防火林带网等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76万亩,森林抚育163万亩,封山育林160万亩,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面积114.4万亩,实现了连续1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奋斗目标。【安全工作再创佳绩】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为全省的安全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省安全工作目标和责任目标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名。(伊春市政府办公室 王俊杰 杨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