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
县委书记:张世玉 1955年8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1997年12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张双进
县 长:侯志林 1948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6年2月任现职。
副县长:张守忠 葛廷贵 王佳春 李俊生
聂清林 陈树森
县政协主席:李贵阳(女)
【概况】
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4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5.7%、26.2%和38.1%。财政收入实现6 302万元,总财力达到11 492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43 133万元,农业增加值实现25 36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18亿公斤。畜牧业产值实现12 683万元,全县养殖水面发展到1 073.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50吨,产值实现328万元。全县植树造林1 634公顷,林业产值实现2 858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8 026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8 206万元。其中预算内工业产值实现24 394万元,销售收入实现30 121万元,税金实现1 534万元。全县生产原煤140万吨,总产值实现6 836万元。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53 072万元,完成增加值10 877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 017万元。非国有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5%,上缴税金占全县税收总额的24.5%。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12 252户,从业人员38 712人,私营企业发展到68户,从业人员611人。个体私营经济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实现60 350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 300万元,物价总水平下降2个百分点。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3 294万元,增长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0 818万元,增长10.7%。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 453万元,增长6.4%。全县发展招商引资项目3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 844万元,比上年纯增4 281万元,增幅为40.5%,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完成66个,投资额为10 337万元;投入技改资金4 307万元,完成化肥厂尿素“6改10”项目一期工程、水泥厂立窑扩径、钢铁厂3号高炉铁水热装改造等10项大型技术改革工程。全年竣工及在建住宅楼面积13万平方米;城镇新建高等级路面12条共65 043平方米;新铺地下排水管网10条共4 785延长米;新建、迁建3座供热站,供热能力达6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 867元,人均居住面积为7.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580元,人均居住面积为9.52平方米。科技教育取得新成果,农业全面推广应用了20余项增产增效新技术;工业开发研制了小型割晒机、水稻专用脱粒机等17种新产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毕业合格率为100%,巩固率为99.2%,普及率达98.1%。广播电视、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村级文化室普及率达76%;全县有线电视人户已达2.9万户;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到97.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9‰。308省道依宝公路勃利段路基工程基本结束,1999年将全面竣工通车;201国道鹤大公路勃利到鸡西18.85公里二级白色路面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邮电业务总量实现5 080万元。电业部门共投资245万元,改造农村线路,加快了全县农村电气化进程。1998年,本县被评为全省A级公路建设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荣获省级文明村镇建设标兵县称号。
【农业生产又取得较好收成】
1998年农业遭受了建国以来极为罕见的旱灾。据气象部门统计,全年降水量仅为309,8毫米,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减少208.7毫米。全县14个乡镇灾情十分严重,部分乡镇粮食减产。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受灾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农办、水利、民政等涉农部门组织人员深入到受灾乡镇协调解决改种、打井、资金问题。由于措施得力,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取得较好收成,农业总产值实现43 133万元,农业增加值实现25 36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18亿公斤,为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
【110闻警即出受称赞】
1998年是勃利县“110”报警系统进一步完善的一年,全体干警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条件下,坚持“快速反应,快速出击,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原则,实现了对全县人民“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庄严承诺。一年来,共出警2 168次,其中受理刑事案件196起,交通事故188起,治安案件1 081起,群众求助424起,调解纠纷254次。有效地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受到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勃利县政府办公室 李慧宝 蔡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