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9年全省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年平均气温为2.6℃ ,比气候值高0.3℃;年平均降水量为421.5毫米,比气候值少17%。冬 季(1998.11-1999.2)冬暖,但初冬寒;降水稍多,但积雪少。冬季气 温平均为-14.3℃,比历年同期高1.4℃。特点是:最低气温偏高,最高 气温变化幅度大。12月中旬,虽已进入“数九”天,但北部地区日最低气 温还不到-20℃,隆冬1月,南部的大部分市县最低气温均未达-30℃, 哈尔滨市区1月极端最低气温仅为-25.4℃,是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 每次的强升温天气后都伴随着气温的骤降,2月份就多次出现了24小时内 最高气温值相差7℃~10℃。虽冬暖是主导,但初冬本省出现了近10年来 少见的奇寒天气,尤其是北部地区11月份最低气温值就达-31℃~-41℃ ,同时南部地区也出现了-20℃~-30℃的日数,时间之早为近几年少有 。冬季降水量平均为23.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0%。特别是1月24-25日 ,东部地区有7个市县降大雪,抚远降17毫米的暴雪,致使一次过程量超 月值。
春季(1999.3-1999.5)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春季平均气温为3.0 ℃,比历年同期低1.1℃,为近10年最低值。初春,全省3月平均气温为- 9.2℃,比历年同期低3.3℃,为近15年来罕见。南部地区稳定通过10℃ 日期,大部分在7-13日,比历年晚1~6天,但齐齐哈尔市、杜尔伯特蒙 古族自治县在4月23-24日稳定通过10℃,比历年早10~11天。春季全省 降水量平均为58.0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0%。大风:春季全省各地≥17 米/秒的大风日数多数在3~10天,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齐齐哈尔市南部 ,佳木斯市、哈尔滨市的部分市县大风日数在12~17天,鸡东达32天。
夏季(1999.6-1999.8):气温高,阶段性变化明显,仲夏出现历 史特高,热量充足;降水西北部多,中东部少,东南部出现罕见夏旱;有 一次台风雨影响;光照接近常年。夏季平均气温为20.9℃,比历年同期高 0.8℃,比上年同期高0.3℃。初夏受极地冷空气影响,6月4-7日北部地 区最低气温降到0℃左右,最低地温降到零下,致使终霜结束期出现反复 ,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地区北部终霜日比历年晚一周至半月。7月在暖性 大陆高压脊的较长时间控制下,上旬平均气温为23.6℃,中旬平均气温为 25.6℃,达到历史上最高值,下旬平均气温为23.3℃,又出现历史上第 五位的高值,因此造成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为历史第一位。冷空气活动较 早,8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塔河日最低气温降至1℃~2℃,地面温 度达零下,出现了轻霜冻,致使漠河、塔河两县的无霜期只有57天,发生 了历史上最早的初霜日。热量:夏季日平均气温≥10℃,积温平均在1923 ℃,比历年同期多74℃,比上年同期多37℃。夏季降水量平均为289.7毫 米,比历年同期少14%,比上年同期少117毫米(少近三成)。东南部出 现较重夏旱。日照:夏季平均日照时数为721小时,比历年同期少21小时 ,比上年同期多49小时。 秋季(1999.9-1999.10):气温忽高忽低, 变化明显,秋霜冻早,冻害为近20年最重;降水大部地区偏少,大兴安岭 林区雪多,积雪为近几年最深;日照接近常年。9-10月平均气温为8.8℃ ,比历年同期高0.2℃。9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0.3℃,比历年同期偏高 4.7℃,居历史第一位。9月21日全部市(县)均出现了霜冻。10月上旬 气温缓慢回升,旬平均气温为7.8℃,比历年同期高0.2℃。9-10月全省 平均降水量为47.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43%。10月15-16日,出现了入 秋后的首场降雪。下旬北部地区降雪频繁,尤其是27-29日的降雪过程, 致使大兴安岭地区和黑河地区雪量达5毫米~9毫米,积雪深度达4厘米~ 23厘米,为近几年最深。日照:9-10月平均日照时数为428小时,比历 年同期多3小时。 (宋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