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9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实现利税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从经济运行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综合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工业产值中,新增产值6.5亿元,首次超过全部产值的15%,弥补了转出企业造成的缺口。按可比因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9%。高技术产品产值比重增大,提高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7.2万元上升到9.9万元,达到国家科技部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求;高新区占全市地方工业的比重达到了20.8%。税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业利税占全部利税的比重由上年的21%增长到29%。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区域的调整及近两年的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和要素市场在高新区粗具规模。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及两个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入区构筑了金融中心;农贸批发市场、华联商场、钢材市场、家具市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及劳动力市场等市场的建立,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及劳务中心,同时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形成,使高新区的经济格局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发展
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逐步向高科技多元化方向发展。区内部分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不断拓宽经营领域,突破行业界限,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截至年末,高新区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11.4%,产值占总产值的83%。企业普遍重视依托高校智力资源开发新品。高新区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全年高新区企业共研制新产品35项,14项通过省、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申报火炬计划项目13项。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利用招商引资、贸易洽谈会的机会组织企业到厦门、西安、深圳、黑河、福州等地参加产品展示会,推销产品,开拓市场。高新区有50%以上的企业已走出大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企业普遍加强管理,争取各方面支持,发展自己。高新区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并在政策上倾斜。帮助企业贷款6030万元,到位5330万元,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争取省、市技改资金2392万元,其中省2132万元,市260万元,全部到位。还争取市里技术创新科经费180万元。同时,企业狠抓技改,规范运作,向管理要效益。据对高新区限额以上企业统计,产成品库存比上年同期下降3300万元,产销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
招商引资 1999年,高新区提前超额完成了21亿元的招商指标,荣获全市招商引资“贡献杯”金奖。共引进项目123个,投资总额35.4亿元,到位资金2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4%。1999年招商引进的项目和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4.25亿元,完成利税1.6亿元。1999年招商的产业项目47个,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已有34家企业投产,投产率达72%。引进的产业项目中,高技术项目占40%。实行全方位招商,高新区注重产业招商与城区建设相结合,努力完善招商的载体功能。通过引资、融资、土地置换等多种招商方式,建设了商业区、金融区和生产要素专业市场。商业区内建设了投资2亿元的程宇购物广场;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华联商场正在建设之中。投资1.4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已于11月份开业,成为大庆市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年营销额可达2亿元。强化为中直大企业服务的意识,调动大企业积极性,加速“两翼”园区建设。高新区紧紧抓住石油管理局面临改制的机遇,积极引导大企业利用国家赋予高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使大企业的多种经营项目进区。1999年,电缆集团(投资8000万元)、水泥集团(投资6000万元)、风华塑胶项目(投资1500万元)、油气处理厂(投资5850万元)等一批非主体项目陆续建在高新区或在高新区内注册。兴化园区自辟建以来,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发展速度较快。林源小区的骨干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提高了效益。与大庆石化总厂、林源炼油厂非主体企业联合组建的大庆华科股份公司全年实现产值2.9亿元,完成利润4000万元,上缴税金1500万元。
各项改革
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规范企业行为。主要是管委会参股控股企业股权转让。华旭、黑鸟、绿茵、卓信、泰科、中庆系统集成等6家企业股权全部出售,中庆数字企业股权部分出售。这7家企业股权出售应收资金5202.9万元,已收回2122.9万元。对直属公司和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原建设开发总公司已改组为管委会控股的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由过去财政补贴到盈利。规划设计院改制后,转变观念,努力开拓设计市场,大胆引进人才,在世纪大道、十小区、让胡路汽配城、建材城、大庆植物园等项目中中标,并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实现收入480万元。物业公司实行全面改革,由过去事业性补贴单位变为定额补贴,企业化管理。通过改革,全年节约财政支出200万元。进行了公务用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总的原则是在机关推行福利货币化政策。公务用车改革在高区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使车辆耗费比上年下降53%。医疗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职工住房全部实行货币化分配。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采购制。出台了政务公开实施办法,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决策科学化进程。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共节约政府采购费450万元,比计划下降21%。实行了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凡是超过30万元的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投标。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全市率先筹建了股份制的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由管委会发起组建,并征集区内部分企业以发起人身份自愿投资入股,风险投资完全按市场方式运作。
城区建设 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按照新的总体规划,高新区的规划面积由16.87平方公里扩大到30.65平方公里,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拓宽了空间。修编的总体规划已于1月14日通过了省政府规划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12月27日市委常委高新区现场办公会已原则通过。开工面积进一步扩大。按照总体规划要求,1999年,又新开发了1平方公里。人民医院、十小区、华联商场、程宇购物广场、军分区、建工大厦等重点工程在高新区开发建设,开工面积达82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是高新区前7年开工面积的总和。这批重点工程的建设,使高新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1999年,高新区共投资260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重点是给排水、供热管网、换热站改造等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城市的绿化、亮化投入。新开绿地面积17.3万平方米;亮化主要集中在火炬新街、建设路,装饰了火炬大厦、凯旋大厦、交通银行等30多处建筑物,并在主要道路灯杆上装上软管霓虹灯,装饰了图文并茂、亮丽一新的各类广告灯箱、牌匾。 (韩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