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1999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深入扎实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工会系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通知》的落实。各地按照《通知》要求,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学理论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内容,提出目标,建立考核制度。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共举办学习邓小平理论培训班千余期,培训专兼职工会干部万余人次。
    以劳模为骨干,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二次创业立新功、富民强省做贡献”建功立业活动,调动了广大职工在“二次创业”中的积极性,为推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年末,全省职工提合理化建议52,143条,实施10,220条,创经济效益1.34亿元。共完成技术攻关1238项,技术革新1.2万余项,创经济效益20,780万元。
    努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职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树行业新风、创一流业绩、做文明职工”活动,选树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活动以及读书自学活动和岗位成才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进了“四有”职工队伍建设。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全省各市(地)工会组织广大职工进行了愤怒声讨。全省职工以喜悦心情迎澳门回归。
    落实省委[1998]5号文件精神,坚持依靠的方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年初省总工会成立了专门检查组,对全省落实5号文件精神情况进行了检查。各地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本地依靠工人阶级和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具体意见。已有6个市(地)以市委名义召开了工会工作会议,有13个市(地)、8个产业以党委名义下发了相关文件,推进了企事业民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86%,其中87%能按时召开。开展了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各项职权进一步得到落实。建立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工作也取得新进展。全省教育系统教代会制度逐步完善,高校教代会评估制度进一步落实。
    厂务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初,省总工会就把厂务公开确定为重点工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部署,各地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厂务公开制度的意见》和召开“全省厂务公开工作会议”,使这项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全省所有市(地)、县都成立了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并以党委名义或以纪检委、经贸委、总工会三家名义下发了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意见;有17个省级产业成立了协调小组并以党委名义下发了相关文件;全省国有、集体和公有资产占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已有68%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
    推行“两项制度”(建立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作在巩固中得到新的提高。各地紧紧,抓住建立“两项制度”这个“牛鼻子”,推动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各地注重在抓集体合同续签和重签工作、提高集体合同质量和履约率上下功夫,收到很好效果。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合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已有8826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覆盖职工达397.2万人,合同签订率和职工覆盖率分别达到76%和77%,合同兑现率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3.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各级工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坚持“八个有所为”,即抓思想教育,在保持稳定、转变职工就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用人观念上有所为;抓源头参与,在协助党和政府制定促进解困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上有所为;抓就业技能培训,在提高职工再就业能力上有所为;抓企事业发展,在增强工会经济实力和拓宽再就业渠道上有所为;抓帮扶,在协助部分职工尽早脱贫和一些企业扭亏增盈上有所为;抓群众监督,在推动党和政府保障职工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上有所为;抓基础工作,在完善帮困机制、加速构建职工补充保障体系上有所为。通过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1999年底,全省各级工会已建立职业介绍机构167所,接受申请登记6.3万人,介绍安置2.2万人次;工会兴办实体226个,累计安置下岗职工3.3万人;创办扶贫基地150处,累计安置下岗职工7.2万人;举办各类职业培训班1426期,培训职工2.6万人次;直接帮助13.3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工会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全省共组织慰问团组31,309个,筹集资金8906.78万元,走访慰问了313,886户困难职工家庭。各级工会在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发展职工消费合作社和职工互助补充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到6月末,13个市(地)、155个县(区、局)建立了送温暖工程基金。市(地)、县100%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全省发特困职工证7.8万个,党政联系困难户人数达6.9万人;参加互助补充保险职工23.1万人,入保金额达6883万元,已有2810名参保职工受益。职工消费合作社732个,安置分流职工3000余人。开展了帮助亏损企业增盈工作,使一批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
    4.做好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省委下发《关于加强县级工会工作的意见》,省总工会与省体改委、经贸委、劳动厅、外资局、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的意见》。《黑龙江省建设职工之家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建家”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展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全年全省共有1468名专兼职工会干部参加了各个层次的上岗资格培训;有31,426人次参加了适应性岗位培训,有196名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工商管理培训,干部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直。
    做好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争取把《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工会条例》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截至年末,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建会930个;私营企业累计建会1387个;乡镇企业累计建会2836个,乡镇累计建会1089个;街道建会362个。 (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