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1999年,全省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发挥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这一主题,开展了各项工作。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为培养跨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团组织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利用建国五十周年、澳门回归和五四运动八十周年、青联成立五十周年、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等重大庆祝、纪念活动,抓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李登辉分裂祖国“两国论”的重大事件,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组织青年深入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组织,弘扬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学习贯彻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弘扬“四大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增强了广大青年“二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组织青年在四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在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中,全省各级团组织组织农村青年创建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青年科技示范基地,试验、示范、推广了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科技项目,创建了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青年科技服务组织,培养了一支具有50万人规模、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青年能人队伍。大力开展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工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涌现出国家级和省级青年岗位能手600多名;青年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生产线、文明岗位不断涌现;培养和扶持青年兴业领头人4000余名,培训下岗青工8万人(次),帮助4万多名下岗青工实现了再就业。全省涌现出市(地)级以上“五小”科学发明成果3600多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在160万大中学生参加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展望新世纪主题设计竞赛”和“雄鹰集团——挑战杯”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涌现出上万件创新成果,其中有41项成果在全国获奖。开展了以八大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的青少年保护母亲河行动,全省青少年植绿护绿面积达15万亩,筹集建立了全省青少年生态林建设基金,建设了一批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植绿护绿基地。
    3.积极开展青少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青少年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以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动员和组织青少年捐款捐物,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服务。全省青年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开展以服务灾区和贫困乡村为重点的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全省援建希望小学已达319所,救助因贫困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儿童已达5.3万名。开展有近百万职业青年参加的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涌现出国家、省、市(地)级青年文明号近3000个。坚持开展文化服务、教育服务、法律服务、就业服务,充分发挥了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有近百万青少年参加的“迈向新世纪”主题科技文化知识竞赛;在20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全省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已达30万对,为贫困学生送去了温暖。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了以“两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 4.搞好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村“三位一体”团支部书记配置率稳定在90%以上,乡镇团委书记“三位一体”配置有了新的进展。总结推广了农村基层团干部选、育、用、管新做法。调整和完善适应组织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国有企业团的组织设置形式。以建立社区团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为重点,构筑社区团的建设新格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团的组织设置的有效形式,加快了建团工作步伐,扩大了团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和发展了高校团的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试点工作。大力加强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团员队伍进一步壮大。青联、学联、少先队和青企协、青乡企协工作进一步活跃。团校、青年旅行社、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及青少年报刊等团的事业健康发展。 (张显峰 孙君生 牟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