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9年,全省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获得较好收成,粮豆薯 总产达307.46亿公斤,连续4年总产超300亿公斤,是第10个丰收年。农民 人均收入2166元,比上年下降3.9%。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较高水平上。继1998年发生超历史记 录的特大洪涝灾害后,1999年本省又出现了近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春季低温 和早霜灾害,病虫害多发,草地螟是历史上第二大发生年。面对严重的自 然灾害,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奋力抗灾,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 决实际问题,并派出促农工作队,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扶灾、贫区,积 极筹措生产资金,使农业生产资金、物资投入基本保持在上年水平上。各 级农业行政部门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导服务。各地积极组织推广了 水稻超稀植、钵体育苗、大豆垄三栽培、玉米保护地栽培、两垄一平台、 配方施肥、种衣剂、化学除草、农作物秸秆还田、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深 松耕暄等先进适用技术,农业丰收计划面积达到4139万亩,技术集团承包 1028万亩,各级农业科技示范田发展到1353万亩。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 系不断完善,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5000万亩。通过组织农民科技节、 科技之冬等活动,提高了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全省生态农业建 设取得长足发展。拜泉县、木兰县、望奎县生态农业建设进入国家级行列 。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高了农业抗灾能 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近几年连续发生严重灾害情况下,粮食产量均 突破300亿公斤。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这为调整农业结构赢得了宝贵的机遇。
2.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一是种植结构调整呈良好态势。各地突出 发展高效作物,效益相对看好的水稻面积发展到2630万亩,增加289万亩 ;玉米面积3918万亩,增加188万亩;而大豆、小麦面积为3121万亩和 1350万亩,分别调减67万亩和92万亩。经济作物1898万亩,增加234万亩 ;蔬菜500万亩,继续呈发展趋势,其中棚室蔬菜26万亩。果树稳定在188 万亩。产粮大区绥化地区,上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粮经作物比调整到77 :23。青冈县粮经比已达6:4。哈尔滨市大力发展新奇特蔬菜和都市观光 农业,全市多种经营产值32亿元,多种经营人均收入467元,占农民人均 收入的20%以上,在粮价下跌情况下,农民收入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全省养蜂规模迅速扩大,境内养蜂共40万群,蜂蜜收购量为1.6万吨。桑 蚕生产稳中有增,放养柞蚕5000把,总产2600吨,是历史上少有的丰收年 。全省蚕蜂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5%。二是优质农产品开发迈出新的步伐 。全省优质农作物面积7150万亩,比上年增加1150万亩。其中优质水稻 1100万亩,优质小麦633万亩,高脂肪、高蛋白专用品种大豆和高淀粉、 硬粒型玉米品种分别达到1800万亩和1600万亩。各地面向市场,积极调整 结构,表现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涌现出一批成功典型。五常市近 几年大打水稻“精品”之战,水稻品种由80多个筛选为5个,“长粒香” 优质米价格高出普通品种30%~50%。三是特色农业异军突起。具有黑龙 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正逐步由无序发展向专业化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化发展,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发展。尚志、安达、绥化、东宁、宁安、穆 棱等县市,经济作物产值已占种植业产值的40%以上,经济作物收入已占 人均收入的30%以上。全省蔬菜由60多个品种发展到150多个。桃、美国 提子、大樱桃、菠萝已经进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全省销往省外和俄罗斯 蔬菜、瓜果近50万吨。四是绿色食品开发势头强劲。面积发展到300万亩 ,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古龙贡米、响水大米等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五常 大米继天津小站大米后,第二个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庆安、虎林、 绥化的精制米,齐齐哈尔地区的杂粮杂豆,饶河的东北黑蜂王浆蜜,伊春 和海林的山野菜、食用菌等一批绿色食品迅速崛起。望奎县依托哈慈集团 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作物63.8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31%。2.4万个 种植绿色食品的农户,户均增收2030元。
3.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各级领导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主动开展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架起农民通 向市场的桥梁。海伦、密山1999年春耕前与国内外客户签约达到3亿元以 上。桦南的龙拱集团(生产淀粉、糖、麦芽糊精等)、宝清的渴康集团( 生产保健饮品)、大庆的绿荫集团(生产色拉油等)和虎林的绿都蜂业公 司(加工蜂产品)等一批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在增 加农民收入、减少市场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地还通过农民专业技 术协会、研究会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 场的对接。农业信息工作继续强化,省和部分市县农业信息已上因特网。 省厅与哈尔滨数据通讯局合作,开通了“168农民致富电话咨询系统”, 农民不出村(户)就可获取农业信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省争取和 引进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一批无偿援助项目,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 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 4.农业管理加快向法制化迈进。1999年全省农业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部级试点呼兰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和 省级试点佳木斯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已正式挂牌,开展集中统一执法工作 ,做到了人员、编制、经费三落实。阿城、嘉荫、富锦等县(市)农业执 法大队的组建工作已获当地编委批准,其他一些市县也都加快了体制改革 的步伐。全省开展了“打假护农保丰收”活动和对《黑龙江省耕地保养条 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依法 加强了对种子、农药、肥料市场的管理。春季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 人次,查处违法种子案件465起,查封伪假劣种40多吨;检查近千家农药 经销单位,封存了30多吨假劣农药,避免了重大坑农害农事故的发生,切 实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还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依法行 政水平有了提高。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