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99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36.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到 3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0.9%;鱼种产量达到39,228吨,比 上年增长17.5%;渔业产值实现13.1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 2.2%,水产业产值(含工副业)实现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全省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全省养鱼户发展到58,126户,与上年基本持 平;渔业劳动力达到182,215人,比上年增加1713人;全省渔民人均收入 达到3200元,比上年增长6.7%;全省地产鱼人均占有量达9.7公斤,加上 外购的水产品,人均军消费量达到12.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0.2和0.5个 百分点。1999年全省水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加大了养殖品种 调整力度。全省从国外、省外引进湖鲱、加州鲈、大眼狮鲈、大口胭脂鱼 、天峡红【09-01字】、斑点叉尾【09-01字】、南方大口鲶、大银鱼等 名特优新品种近20个。齐齐哈尔市生产名特优新优质鱼种1100吨,占全市 鱼种总产量的35.4%。全省从南方空运的水花、乌仔名特优新品种的比例 由15%提高到30%以上。名特优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全省名特优新品 种池塘养殖面积发展到21.5万亩,比上年增长1.1倍。地产名贵鱼类鲟鳇 鱼繁育养殖取得新进展。佳木斯、鸡西等地利用资源优势,开展鲟鱼、鳇 鱼等人工繁育和养殖,为发展地产名贵鱼类养殖探索出一条新路。1999年 ,全省鲟鱼年繁育生产能力达400多万尾。2.推广综合养殖和降低成本措 施。以鱼为主,鱼畜禽结合,饲料喂畜禽,畜禽粪肥水养鱼,做到一料多 用,一水多用,实现水域环境良性循环,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综合效 益。全省以鱼为主,鱼畜禽相结合的综合养鱼面积发展到35万亩,比上年 增长32.1%。肇东市在全市建起了8个综合养鱼小区,面积达1.9万亩。各 地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生物以及鱼类品种间的互利作用, 采用套养、复养模式,大幅度增加了产量和效益。全省套养、复养面积分 别发展到54万亩和12.8万亩。具有地缘和资源优势的养鱼场户积极开展水 产游钓业。全省以游钓为主的游钓点和度假村已超过3000个,游钓水面达 20多万亩,游钓业总收入达1.5亿多元,游钓已成为一些养鱼场户的主要 增收渠道。针对驯化养鱼成本高,尤其是饵料费用高的问题,着重在调整 饵料配方和在价格低、营养价值高的替代饵料上做文章。密山市采用黑光 灯诱虫和人工繁殖蚯蚓、黄粉虫等办法来满足养殖鱼类对动物蛋白的需要 ,颗粒饵料配方中鱼粉的比例从25%减少到5%,饵料成本降低30%左右 ,公斤鱼成本降低15%左右。绥化市一些养鱼户采取先投喂颗粒饵料驯化 、后投喂散料精养的办法,既保证了鱼类后期提高肥满度的要求,又降低 了养鱼成本。肇东、海伦等地的养鱼场户通过推广细绿萍、小浮萍养鱼技 术和综合防病技术,也取得了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此外,全省各地普遍 采取了活鱼冬储、均衡上市措施,利用季节差价提高经济效益。全省商品 鱼越冬池和活鱼越冬温室分别发展到9万亩和7.5万平方米,储存活鱼4万 多吨。3.抓住鱼苗、鱼种价格降低的时机,加大大、中水面苗种投放量。 杜蒙县连环湖渔场放养春片鱼种17.5万公斤、秋片鱼种7.5万公斤,夏花 3200万尾,分别比上年增长6.5倍、6倍和77.8%。4.积极进行承包、租赁 、破产、股份经营等经营体制改革。全省110家国有水产供销企业有23家 企业实行了破产,甩掉了多年的债务包袱,有34家在继续经营,其中有近 50%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大部分国有水产生产企业都实行了承包和租赁经 营,一些企业还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革。原杜蒙县石人沟渔场在1997年改造 成大庆市石人沟渔业有限公司后,企业活力不断增强。1999年共生产商品 鱼1700吨、鱼种27.7万公斤,实现利润36万元,比最好的1997年增长1.1 倍。
1999年全省水产业在改革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 要是:水产品长期价低滞销、效益下降。渔业投入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由 于养鱼比较效益下降,渔民收入减少,从而导致渔民投入水平下降。名特 优新品种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水产部门服务功能弱化等等。 (王金玉 张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