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业污染防治

  实施“蓝色工程”、“一控双达标”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加大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工作力度。省政府召开全省达标排和电视会议,对达标排放工作提出了严格而明确要求;省环保局组成专题推进组,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实行一厂一策,逐个企业、逐个污染源进行检查;落实行业达标责任,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抓住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推进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1247家,处理违法行为165件,对394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开展技术服务,向150家未达标的省重点企业提供了治理技术和疑难技术,许多市、地都举办了达标技术洽谈会;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新关停“15小”企业127家,取缔死灰复燃企业11家,全省累计取缔关停“15小”企业1101家。各市、地政府都成立了达标排放领导小组,制发了达标工作方案,对重点工业污染源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与污染企业签订了达标责任状,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重点达标企业名单和举报电话。到1999年末,全省2990家排污企业,达标率为66.5%;纳入国家、省重点考核的190家企业,达标率为64.2%,在全国各省中处于中等水平。列入全国重点考核城市的哈尔滨,在做好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力度。城市地面水达标率由1998年的50%提高到83.3%,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稳中有降,交通噪声实现了达标。
    工业污染防治主要计划指标全面完成。省辖十城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25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微克;城市环境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分贝和68.9分贝,与上年持平。工业污染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分别达到94%、90%和87%,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1个百分点。 (韩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