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邮政通信网络

  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农村邮政支局所经营管理的意见》,严格 控制农村邮政支局所的增减变动情况,对乡镇支局所的撤并一律不予批准 ,提倡农村自办改代办。全省1999年邮政支局所2213个,比上年减少1个 ,其中储蓄网点1562个;城市支局所894个,其中委办122个;农村支局所 1319个,其中委办153个。增加10个支局所,撤销11个支局所,改委办支 局30个。
    按照国家邮政重新公布了邮区中心局的设置,由原来的12个调整为10 个,其中二级邮区中心局: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三级邮区中心局 :牡丹江、鸡西、大庆、双鸭山、绥化、北安、加格达奇。由原来的邮区 中心局对邮区内辐射半径平均为249公里,平均延长到367公里。为充分发 挥二级邮区中心局机械设备功能,降低三级邮区中心局的运行成本,实施 推行三级邮区中心局出口邮件,“四、二、一”的做法,即:包裹出口以 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四个二、三级邮区中心局为主,将三 级邮区中心局出口包裹全部集中到四个二、三级中心局,由四个二、三级 邮区中心局对全国各级邮区中心局直封;信函出口是充分利用哈尔滨、齐 齐哈尔两个二级邮区中心局信函分拣机的作用,使之机器设备利用率达80 %以上,将全省三级邮区中心局的出口信函全部集中到哈尔滨、齐齐哈尔 两个二级邮区中心局处理;印刷品出口全省二、三级邮区中心局全部集中 到省会哈尔滨局,减少邮件的经转层次,提高了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加快 了邮件传递速度。
    全省邮政运输按邮区中心局体制,以邮区中心局为中心组划邮运网路 。1990年黑龙江省在全国首先开始试点实施邮区中心局体制,根据当时全 省行政区划分为3个地区、13个地级市、68个县市,土地面积46万平方公 里,人口3800万人,南北跨距约1300公里,东西跨距约为1000公里。自 1992年起,将分割的邮路,全部按业务量和邮区中心局负责组开,形成以 邮区中心局为主,辐射全省各收投点。由于各类邮件和总包邮件业务量逐 年急剧下降,形成递减趋势,1998年10月1日,火车调图撤销了7条铁道邮 路,按邮区中心局体制增开了6条汽车邮路。1999年,通过邮运网路组划 与调整,使全省一、二级干线邮路普遍得到了加强,基本满足了经营业务 的需要。全省邮政网点由于点多、线长,主要依靠铁道邮路以省会局为主 ,全省9个二、三级邮区中心局充分利用铁路,省内干线汽车邮路主要以 运输特快专递、报刊为主采取综合邮件运输。鸡西、七台河、鹤岗局采用 黑龙江省龙运集团快速客车托运进口早版报纸、特快邮件,使全省13个地 市局当日见报率达到85%。提高网路运行效率,在全省形成以铁路、公路 、航空综合高效运输网。在巩固和发展邮政基础网的同时,黑龙江省邮政 自80年代开始在邮政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分别于1995年、1998年 启动建设以邮政绿卡金融网(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为 核心的邮政技术支撑网。黑龙江省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工程覆盖哈尔滨、齐 齐哈尔、佳木斯等全省10个邮区中心局及其所属县局,实现电子化支局与 所在中心局、中心局与中心局,以及生产部门与相关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网 ,形成全网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与共享。1999年,邮政综合计算 机网主干线已经调测完毕。
    邮政储蓄绿卡网是国内首家实现实时交易和联络城市最多的储蓄网。 绿卡网形成了邮政的资金流,使邮政在实物流、信息流之外,同时还具备 资金流。黑龙江省绿卡网由省交换中心、哈尔滨城市中心和79个市县中心 (区域网络中心)的1500多个联网网点组成,网络共分三层节点,承载的 业务主要分为全网性基本业务、区域性延伸业务和扩展的金融业务。在黑 龙江省绿卡网中,城市中心哈尔滨的全部储蓄网点已于1997年7月实现全 国联网。已经有74个市县中心的1008个储蓄网点完成区域网,即将实现全 国联网,并开通122台ATM(自动柜员机)。实物传递的邮政基础网形成了 邮政实物流,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储蓄绿卡网构筑了邮政技术支撑平 台,形成了邮政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 ”使邮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网络优势。1999年,邮政无线寻呼网已实现全 省各地市和哈尔滨周边13市县的覆盖,成功迈出邮政进军信息产业的第一 步;黑龙江邮政在全国邮政行业先期开通“185”邮政业务呼叫中心( CALL CENTER),试点城市哈尔滨和大庆已经实现EMS业务查询、申告、揽 收、集邮、报刊、邮政储蓄电话银行及综合声讯等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 了邮政的另一条重要服务渠道;建成开通“黑龙江省邮政”信息网站,实 现黑龙江省邮政于INTERNET的互联;在与计算机“千年虫”的斗争中,黑 龙江省邮政全部计算机系统都平稳安全地度过了危险日期,经受住了考验 。 (李世安  姜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