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分析
1.增收的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为税收奠定了基础。1999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增幅高于同期0.9个百分点。全省大部分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继续好转,实现利税和利润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6.7%和1.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增长31.2%,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5.4%。全省经济的稳定增长为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前提。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占本省税收比重达31.5%的大庆原油,其价格自年初以来逐月上升;1月份686元/吨,12月已达到1455元/吨,1999年平均单价为1044.04元/吨,比上年增加219.94元/吨;由于价格上涨,增加原油增值税17.33亿元。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国有企业所得税由于改变了缴库方式,即由原来的“上划”改为就地入库,比上年增加了20.14亿元,这是拉动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3.2%的主要原因。此外,该企业按照总局文件的要求还缴清了上年欠缴的7.53亿元国企所得税。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实现了增收。本省各级国税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清理检查和挖潜堵漏工作力度,入库税款6.46亿元,比上年增加3758万元。2.减收的主要因素。从1999年全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看,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仍然不少,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各项拉动需求增长的措施,但由于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较多,对经济税收的良性增长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从销售情况看,市场销售偏淡,物价持续低迷,199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16亿元,增幅比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已连续27个月负增长,预计全年下降3.7%,这说明作为经济增长持久拉动力的消费品需求启动难度较大,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从投资情况看,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但与“两税”增长较为密切的新增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投资却有较大的负增长。从出口情况看,本省进出口状况也不理想,1-11月份进出口总值完成18.9亿美元,增长5.6%,其中出口总值仅增长0.2%。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启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消费、投资、出口形势均不乐观,难以支撑起经济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政策性减收因素集中,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国家上年出台的卷烟消费税税率调整政策,导致各家烟厂实现的“两税”出现严重下滑,全省卷烟消费税减收1.5亿元。供电环节预征率由3.7%下调到3%,国有企业粮食销售和加工减免增值税、钢材以产顶进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两税收入。增收潜力进一步减小。一方面,措施性增收潜力不足。1998年为完成总局的追加任务,全省国税系统大力清理欠税,加大稽查工作力度,使1999年措施性增收潜力空前减小。另一方面,部分重点税源严重萎缩。一些原来是本省税源支柱的行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如卷烟行业产量下降、销售不畅、税率下调、产品结构低档化,入库“两税”同比下降32.8%,减收2.30亿元。佳木斯造纸股份公司机制纸积压严重,1999年回款率仅为19%,已欠发职工几个月工资。仅煤炭、化工、橡胶制品、钢材钢坯4个重点品目就减收2.32亿元。企业欠税较多。由于本省大中型企业包袱沉重,解困、脱困任务艰巨,资金紧张,导致欠税额增加。截至12月末,全省欠税余额为4.60亿元。 (孟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