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
市委书记:张继先 1946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5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任现职。
市人大主任:张春林
市 长:乔树江 1962年5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任现职。
副市长:高维云 郭景友 时也方 李海洙
孟宪成 张志刚
市政协主席:刘东辉
【概况】
五常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辖28个乡(镇),其中有11个镇、17个乡。面积7512平方公里。人口94.5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五常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有耕地240万亩,主作物有水稻、大豆和玉米,以及关东烟、甜菜、油料等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超百万亩,有“张广才岭下水稻王国”的美誉。五常大米被评为国家优质米,畅销国内外。国内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8%;二、三产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1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比年初下降2.4和1.6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实现31.2亿元;粮食总产15.16亿公斤,保持了连续4年丰收的平均水平;畜牧业总产值实现9.5亿元,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比1998年增长2.5%;水产品总量达9000吨,产值6500万元,分别比上年提高37.2%和6.6%。
工业
全市村及村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亿元,超年计划11.1%,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实现税金5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350万元,超年计划5.8%。完成了东亚电子有限公司的电子镇流器生产线和华雨制药厂的头孢系列产品生产线和龙凤泉啤酒厂的技术改造,并已投入运转。确定47户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为骨干企业,通过跟踪问效促其发展。
财贸
注重涵养财源,拓宽税基,着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财源体系,巩固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建设特色财源。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财税征管,加大预算外资金、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力度。支持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储蓄存款高速攀升,累计余额实现21亿元,超同期9.1%。各项贷款余额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投放32%,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 1999年乡镇企业全口径实现产值28.4亿元,总收入35.2亿元,增加值为8.6亿元,利润1.3亿元,税金445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23.8%、23%和18.9%。全年新上项目52个,其中产值超百万元以上项目21个。个体私营工商业户已发展到16,033户,比上年增长20%,个体工商税收达2465万元,占财政收入17.3%。流通领域呈现新的生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敞开收购政策得到认真执行,全年共入库新粮7.8万吨,顺价销售粮食7万吨。全年保费收入实现242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新建和在建项目55项,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加快了城乡住房改造工作步伐,新建居民住宅46万平方米,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上年提高了17%。全年新铺装排水管线2530延长米,新增饮用自来水1.3万户,新建白色路面6条、1880延长米、面积16,060平方米,维修黑色路面5700平方米。乡村路建设和养护水平有新的提高,新改建路基110公里,新改建路面136.5公里,新建涵洞78道。加强了通讯设施建设,程控电话达到5.3万部,移动电话达到1.3万户,无线寻呼达到1.1万台。全市28个乡镇全部实现了有线收视入网,用户超过3万户。
总投资9988.7万元的哈五路拉平段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4800万元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在28个乡镇全部铺开,到1999年底已完成159个台区。投资1000万元兴建的9300平方米全封闭商贸大厅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1.3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文化场所建设有新突破。投资400万元,兴建了4300平方米的市幼儿园校舍并投入使用。再就业工程有新突破。共安置失业人员4329人,安置再就业人员1227人。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已有245户企业的21,130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有196个事业单位的1937人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有199户企业的14,27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05个事业单位的3364人参加了失业保险。磨盘山水库工程在立项和资金筹措上取得重大进展,有望于2000年下半年破土动工。高考升学人数达到932人,录取率达到63.36%,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仍居哈市12个县(市)前列,职业教育高职对口升学率居全省榜首。 (五常市政府办公室 臧云峰 张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