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
县委书记:徐 福 1948年12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参加工作,1997年8月任现职。
县人大主任:张 敏(女)
县 长:任继福
1952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任现职。
副县长:赵洪君 邱德喜 孙 玉 孙雪夫
王少维
县政协主席:赵有山
【概况】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全县面积5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万亩。人口23.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拥有石英、木材、药材、水稻四大资源优势。通河水晶的储量和质量居黑龙江之首,国内罕见,当年制作毛主席水晶棺曾使用了通河的熔炼水晶料。通河生产的“雪光”绿色优质大米曾获日本第三届粳稻优质米国际研讨会银奖。通河盛产人参,1987年,在通河二甲沟采集的一苗人参重505克,被誉为世界人参之王。此外,通河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乌龙国际猎场为全国八大猎场和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常年接待中外游客和猎团。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2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1亿元、2.44亿元和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7%、18.6%和8.2%。
农业
粮豆薯总产达到2.5亿公斤,比上年翻了一番;农业总产值实现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业总收入达到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006.3元,比上年增长48.6%,农村经济实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目标。优质稻面积达到15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6万亩,牧业总收入达到6500万元,水产品产量达到6000吨。
工业
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71,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利税2073万元,比上年增长41%。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481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非公有制经济 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27户,累计达到4010户,实现税收收入903万元,比上年增长8.8%。
招商引资 为借助外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通过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宽松发展环境招商、依托资源招商等办法,全年共引资融资1.8亿元,新上项目36个,其中引进黑龙江远达集团兼并哈中药六厂上片剂生产线生产项目,一次性安置下岗职工200多人,平均月工资500多元,为全县重新启动停产企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城镇建设 通河镇内动迁面积11,913平方米,新建楼房21栋8.2万平方米。完成供热管线及通讯线路610延长米,安装lC卡电话31部,铺设排水支线2500延长米,建绿化带2400平方米,新装路灯75盏。在十字街设置了高杆灯和交通指挥灯。98年抗洪纪念碑在江畔广场落成。哈萝公路通河镇过境段改造工程完成1公里。小通方路基础工程基本完成。
社会事业 全县投资1784万元,新建校舍31栋28,833平方米。投资210万元,新建医疗卫生用楼4座3000平方米。计划生育率达到95.4%。投资33万元,更新了广播电视设备,农村有线电视入户3500户,程控电话入户2.1万户,县城电话入户率达到75%。建立了12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年安置下岗职工1599人,再就业率达到80%。
【为群众办5件实事】 完成了通江街、工业路南段改造,第三中学教学楼建设,红十字医院建设,铧子山水库大坝护坡消险工程;购置了平台登高消防车。
【水利工程建设创历史记录】 1999年,通河县深刻反思1998年特大洪水带来的惨痛教训,举全县之力投资3600万元,先后完成了松干堤防东部涝区一、二期工程会战,投劳30万个工日,机械作业6万个班次,完成土方148万立方米,农村人均13立方米,劳均38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补上了42年以来的水利工程欠账,从根本上解决了断头堤问题。同时,投资1206万元,完成了2项省、市重点工程(岔林河灌区3号坝渠首和窦家沟排洪闸),7项水毁工程及11项农业开发工程,荣获全市“黑龙杯”竞赛第一名。
【远达集团兼并通河药厂】 通过对哈尔滨中药六厂(原通河制药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招商引联的同步运作,1999年县政府完成了黑龙江远达集团兼并通河制药厂的产权制度改革,并确定了远达集团投资兴建片剂、胶囊、冲剂三个剂型生产车间的技术改造方案,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整个技改技术达到国际制药企业的GMP标准。项目于2000年4月开工建设,年底前达到投产状态,实现达产达效。改造后,该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值1亿元,当年扭亏增盈,实现利税663万元,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同时可使百余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 (通河县政府办公室 陈少先 李雨均 廉世广)